央廣網北京2月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國企、財稅、金融、交通等領域的改革進入深水區,特別是交通領域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去年初,國家發改委就有關交通項目審批權和簡化審批程序的工作就已經開始,如今這一工作的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大。
近期,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下放政府投資交通項目審批權的通知》,明確除涉及國務院、中央軍委事權外,對能用規劃實行有效管理的項目最大程度下放審批,僅保留少部分重大項目和中央投資為主項目的審批權限。
今天,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推進交通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關工作進行解讀。
這次印發《通知》明確,對列入國家批準的相關規劃中非跨省新建(含增建雙線)普通鐵路項目、新建高速公路項目等4項政府投資交通項目審批事項予以下放,并都要求通過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備案。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表示,國家發改委只保留少部分資金需求大、占用公共資源多、需加強綜合協調的重大項目和中央投資為主項目的審批權限。同時,考慮到審批權限下放后承接問題,以及綜合協調的需要,對明確由省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審批或決定的事項,國家發改委要求不得再行下放或轉移。
鄭劍介紹,這次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領域第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前,還進行了兩輪,第一輪是以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改革為先手棋,第二輪,是推進審批程序簡化和部分審批事項下放,比如,基本實現了所有交通項目一道審批,并推動相關部門審批要件的同步下放或改革。這次則是對審批事項下放的深化。
此外,國家發改委也同步推進交通領域政府核準投資項目改革。在2016年底,將干線鐵路、高速公路等不涉及國務院事權的交通項目核準事項全部取消和下放,在交通項目核準方面實現了零審批。
鄭劍說,經過多輪簡政放權,交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不斷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國家發改委交通領域審批事項壓減了90%以上,同時審批時間大幅壓縮,更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釋放了市場活力。
下一步,鄭劍表示在繼續下放項目審批權限的同時,將不斷強化規劃引領和約束作用,提高“管”的有效性;提升行政服務質量和水平,把工作重心轉到規劃引導、銜接協調和后續監管上來。
盡管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條件已經大大改善,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蘊含著很大的商機。這次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將強化規劃引領和約束作用,加快實現從微觀轉向宏觀、從審批轉向監管、從項目安排轉向制度供給,更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對此進行了分析點評。
汪玉凱:“發改委的這項改革首先應該說是一項重大的‘傷筋動骨’的改革。過去這幾年,發改委在交通領域做了很多改革,我認為這次的力度是比較大的,比如未來除了國家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的一些重要項目之外,包括非跨省新建普通鐵路項目、高速公路,還包括一些航道、橋梁等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全部下放給地方政府或者行業部門,而且變成了備案制。我想,這對充分調動地方和行業的積極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次的改革不僅僅是把過去的審批變成備案制,給地方政府、行業留出了很大的空間,而且主要是找到了一種新的監管模式和管理的方式,強化規劃引領和約束作用,通過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來加強重大基建項目的監管。過去我們在制定規劃的時候,因為一般不和項目直接掛鉤,所以規劃缺乏權威性,有時也缺乏科學性,規劃制定的很認真,但在規劃制定出來之后可能就擱到邊上束之高閣了,而人們真正關注還是一些基建項目。這次的改革把規劃和項目的監管完全掛鉤了,注重規劃的約束和實施,來加強對一些重大新建項目的有效管理。
這樣一種改革對于下一步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對發改委來講也提出新的要求。比方說如何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服務的主動性,把過去的事前審批變成事中事后的監管和服務。我認為這對于宏觀調控也好、管理也好都是很大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管理是不是有效,服務是不是主動,就看我們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管理思路、改變管理方式,把重心放到我們的有效服務上和有效監管方面。這不僅要注重加大對項目的監管,比如巡查、巡視、檢查等,同時還要主動配合地方或者行業進行有效的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