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喚醒“休眠的辦公樓”?專家建議:做好“加減法”
2016-05-23 09:17: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裝修好的辦公樓“鐵將軍”把門,門前竟然成了菜地、廢品場;主樓空著,既不敢搬又難以另做他用,幾百人仍然擠在小配樓里辦公……自從《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2013年7月印發之后,各地廣泛出現的新建辦公樓閑置的問題備受關注。目前,一些地方對不符合規定的辦公樓進行了處置,盤活資源重新利用了,但是,新華社新華視點的記者在安徽、江蘇等地的調查顯示,“休眠大樓”還是不在少數。
這些辦公大樓的閑置,暴露出公共資源監管存在漏洞、行政資源市場化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公共資源的處置還有責任真空等問題,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放任“廢棄閑置”的背后還是一種懶政惰政,甚至不排除有的地方還存在觀望和僥幸心理。如果是自己家的房子,肯定不會讓它就這么荒著,無論是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盤活資源,還是劃撥公共事業,都比閑置要好,關鍵是管理部門要真正對公共資源負起責來。
如何喚醒“休眠的辦公樓”,考驗政府部門的擔當意識。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就從四個方面做出了解讀。
在張天勇看來,第一,不光是辦公樓閑置,現在各個部門的培訓中心、干休所利用率也不高,政府過去建設的這些資產大量閑置,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第二,在辦公、培訓中心、干休所的建設、運營等過程中,不乏存在腐敗、利益輸送等情況。另外民眾對豪華辦公樓、打著培訓中心旗號實為政府的休假賓館以及一些干休所也頗有怨言。
第三,中國現在的旅游、醫療、健康、養老等方面的服務業發展處于爆發期,但是這方面的設施,比如旅館、醫院、養老院、健康中心等不夠用,如果讓企業來建設,實際上一方面大量的資源閑置,但又要重復建設。
第四,解決的思路在于,一方面,向外拍賣比如辦公樓、培訓中心、干休所這些資產,對其中的人員進行分流和安置,用于旅游、醫療、健康、養老這些服務業的發展上。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可以進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的改革,比如讓民營資金進入或者由本單位的職工進行改制,改為企業,到市場去競爭,將它變為旅館、接待中心、醫院、體檢中心、養老院等。當然有一部分還是要進行政府補貼、民營經營,對低收入、孤寡老人的這些養老院還是要政府來辦。
相應的政府部門、管理部門勇敢擔當起對于閑置辦公大樓的管理和處置責任是關鍵,下一步在具體盤活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程序和細節。財經評論員劉艷認為,一個方面要把握好在資產運營過程中資金流向的合法性問題,另一方面,在要做減法的同時也要做好加法。
劉艷:一方面,政府的辦公大樓屬于資產管理的范疇,政府在處置、管理這些資產的時候,首先涉及到合法性問題,怎樣通過技術手段來滿足合法性的問題是首先必須要解決的難題。所謂的合法性就是指這個資產背后的價值以及變現之后的現金,包括資金流如何運用,也即如果把資產轉租出去或者是運營起來,這個錢是歸財政收入還是歸委托運營方等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搭建一個相對比較細致完善的針對性制度。之后可以引進一定的市場化手段,當然這個市場化手段并不是唯利是圖。
第二個層面,至于如何調動地方政府對閑置的政府大樓進行資產化的運營處理,首先要明確哪些是政府已經多吃多占的,也即哪樓、哪些面積是限制的,所謂面積夠不夠用,設施夠不夠用,要和政府實際所承擔的公共服務的容量以及這個公共服務所面臨的老百姓數量進行規范化標準的制定,也即要把更多閑置的政府面積騰挪出來給基本公共服務的這些機構。也就是說既要做減法同時也要做好加法,既要把目前閑置的辦公樓資源進行社會化、市場化處理,同時要調查我們的公共服務面積是否能夠符合公共服務的需求,要擴大對基層公共服務的硬件設施的支持,好鋼用在刀刃上。
編輯:趙亞蕓
關鍵詞:政府;辦公大樓;閑置資源
“熱線”不“熱”,看似便民的措施往往成為擺設。對此,中國網評論,“熱線”成了“冷線”,淪為“服務人民”的“道具”,可以隨時應付上級檢查,卻把民意“拒之門外”,打著便民的幌子,大搞形式主義,顯然背離了初衷。
2016-05-17 10:09:00
記者從山西省政府了解到,為進一步規范政府部門行為,制約和監督權力,山西省晉城市、運城市分別于今年4月前,完成了市縣兩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的編制和公布工作,初步形成了上下統一、銜接有效、權責一致、公開透明的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體系。
2016-04-18 21:22:00
推動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算是開了個好頭。
2016-04-12 11:4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