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北京居住證制應以社保年限為依據 摒棄學歷因素
2014-01-15 10:51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導讀】北京市政協提出穩妥實施居住證制度,今年立法居住證有望納入計劃。
央廣網財經北京1月1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最新消息顯示,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在昨天(14日)開幕的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說,本屆市提出了“穩妥實施居住證制度”等30條意見。另有媒體報道,今年,居住證制度有望納入北京市的立法計劃。
我們所熟知的暫住證在北京已經實行了很多年,暫住證和居住證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很多人心里還是導致自卑和不被認可的根源。應該肯定,外來勞動力對首都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北京加快居住證制度建設,初衷是使他們能夠平等獲得相應的公共服務。北京市政府官員說,居住證的歸屬含義,體現在可以讓長期工作在北京、又沒有戶口的人,在諸如住房、購車、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到與北京市民同樣的公共服務。
對于外來人口而言,能否真正享受最大限度的市民待遇,才是居住證制度的意義。我們希望,在北京長期發展的外地人能享受到和北京居民一樣的醫療、教育等權利,希望滿滿的“歸屬感”落戶在每個外來人口的心田。當然,實現公共服務平等化,更需要政策的保駕護航。
可以預料,1984年開始在北京實施了很多年的暫住證,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其實,早在2009年,北京的居住證制度就已進行實質性調研。“實施居住證制度”這一明確提法,無疑意味著北京的居住證管理將結束長達數年的摸底、調研與論證準備,進入真正的落地階段。居住證的出臺,最大意義將體現在哪?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黨組書記周繼東說,從國家安排來看,居住證將附加住房、購車及其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這些公共服務將根據使用者的條件,隨著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限“升級”。工作居住證不同于未來實行的居住證,前者是針對人才,而后者是針對人口,前者針對的面很窄,而后者是普遍的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鵬談到,北京建立居住證制度的條件,可以參照上海、天津等模式,它們都屬于特大型城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也屬于控制人口規模的范疇。所以相應限制條件,比如納稅或是繳社保的年限,這能夠使社會更加有序化的提供公共服務。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陸杰華認為,城市人口調控機制的建立應該事先做好城市功能定位。北京把人口調控提到重要工作中,也是落實中央關于嚴控特大型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目前北京有1/3是流動人口,如何讓這些流動人口融入城市,居住證將提供一個這樣的出口。政府缺少流動人口的服務平臺,居住證也可以附載社會服務功能,比如與社保福利掛鉤。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劉戈糾正,北京不是現在才準備推出居住證制度,在2001年到2004、2005年的期間里,北京一直都有居住證制度,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取消,政府也一直沒有給一個說法。現在新的居住證制度到底是一個什么制度,還需要去討論,就是之前的居住證制度,它實際上依然是一個人才引進制度,比如特殊人才就可以直接落戶口,如果是一般普通人才,就可以通過這樣的居住證制度來吸引人才。現在新版的居住證制度,如果還是老版居住證制度的延續,那就沒有什么價值,因為在那樣的制度里,是由于只有特別優秀的人才,或者從事政府的某些引導產業的員工,才能獲得居住證,但是如果沒有學歷證書,或者不是從事政府所列的名單里面的職業或者工作,那就沒有這個權利。
編輯:于琦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