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兩類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 關注中小房企風險

  下半年重點關注中小房企、小微企業等領域信用風險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此舉將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預計下半年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節奏將加快。由于不良風險暴露具有滯后性,下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控壓力猶存,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業、小微等領域的信用風險。

  不良處置力度加大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強調,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表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采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近期監管部門已向相關機構下發《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簡稱《通知》)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將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與此同時,《通知》強調嚴禁在轉讓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為,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華泰證券研究所大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沈娟預計,下半年貸款核銷力度加強主要基于三個因素:一是疫情影響具有滯后效應,不良暴露逐漸加快;二是監管引導銀行業對于不良貸款“應核盡核”,強調要加大不良資產的核銷和處置能力;三是銀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處置空間大,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183%。

  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強調,銀行必須認真穿透貸款企業,了解企業訂單情況,量化評估每家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并對未來做出準確判斷。要防止疫情短期沖擊后,一刀切地把一些企業統統劃入不良。

  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沈娟表示,目前零售對公風險暴露情況有一定分化,零售風險暴露更早,對公不良生成滯后性更明顯。后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浙江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負責人陳亮(化名)介紹,截至5月末,該行不良率0.48%,新發生不良貸款1.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26億元。新發生不良主要集中在個人及卡業務,占比達97.67%。他坦言,現階段不良發生存在滯后性,預計下半年該行不良率會有所提高。

  某股份制銀行華南地區分行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出于對信用風險的考慮,該行上半年以來的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都采取了與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一旦出現不良,擔保公司承擔80%,銀行承擔20%。如此,擔保公司會對信用風險多一道把關。預計到二季度末我們全年的小微貸款投放指標就可以完成,下半年主要做好貸中管理工作。”

  中部地區某大行風險管理部人士介紹,上半年該行資產質量可控,主要得益于對擔保鏈、擔保圈和過度投資的控制。“受疫情影響,下半年下游外向型企業料經營萎縮并向上游傳導,同時外向型企業的轉向內銷也對原內銷企業產生一定擠壓效應,但我們當地制造業較散、規模較小,資產質量容易控制。”

  關注中小房企等領域風險

  專家表示,商業銀行部分領域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需重點關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包括疫情加速債券違約可能引起的風險傳導有所增加,小微企業資產質量需要密切關注,中小型房企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趙亞蕊強調,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降低以及購房需求的延后釋放,大型房企總體信用水平相對穩定。而中小型房企由于高杠桿、經營能力較弱、銷售增速放緩、融資環境緊縮,經營性現金流將進一步承壓,面臨較大償債壓力。考慮到負面影響因素短期內仍會存在,未來一段時間需對中小型房企信用風險提高警惕。

  標普全球評級報告稱,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近年來實現的顯著銷售增長,部分依賴于聯合營項目的貢獻。但是,聯合營模式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正在上升。若按比例將此類債務并入穿透式指標,或令開發商的信用狀況承壓。

  此外,外需型企業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也需關注。沈娟分析,4月以來,港口、商業貿易、計算機、汽車等外需型行業的信用利差出現較大上升,預計外需型行業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二三季度需重點關注對公端的外需型產業,海外疫情后續進展或導致其資產質量風險的不確定性加大。(陳瑩瑩 歐陽劍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