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 妍

  “房住不炒”!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多次重申這一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從銀行的角度來講,更是在監管機構的要求下,層層設立防火墻防止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隨著監管層加大對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北京地區已有多家銀行不辦理住房抵押消費貸業務,仍辦理業務的部分銀行則表示,已經加大對消費貸款審查力度。

  但是,即便面對強監管,仍有中介公司向客戶支招“首付貸”,即通過周轉借款過橋湊足首付并申請按揭貸款,放款后再去銀行申請經營貸還清首付中的加杠桿部分。

  經營貸接過消費貸“大旗”

  首付貸借“馬甲”重現江湖

  近期,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嚴格監控消費貸等資金流入房地產。例如,為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經營行為,5月9日,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將個人互聯網消費貸設定成20萬上限的授信額度,不得用于購房、炒股等;另外,嚴格禁止商業銀行與有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暴力催收等違法違規記錄的第三方機構合作。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了解到,不少銀行已經取消住房抵押消費貸業務,未取消的銀行在貸前、貸中、貸后均加大審查力度,并且執行受托支付的要求,對貸款資金流向進行嚴格監控。同時,對借款人貸后房產新增情況也加強監測。

  “我行已經不做抵押類消費貸了,目前主要做信用貸以及經營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國有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消費貸由于很難監管貸款用途,風險太大,一旦查出違法違規對個貸經理的處罰力度很大。

  一些股份制銀行的網點工作人員稱,他們已經不開展住房抵押消費貸業務了,建議記者在手機銀行等線上申請信用貸款,隨借隨還。如果名下有公司也可以申請經營貸,年化利率最低5%以上。

  另一家國有大行信貸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盡管目前還做抵押類的消費貸,但是需要提交的材料相較之前更多,比如交易對手、營業執照、營業資質證明、收款賬號等,但是最終批貸的可能性較小。他還補充道:“現在發票、合同等材料都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

  住房抵押“消費貸”雖然剎車,盡管監管嚴控,首付貸還是在經營貸“馬甲”的掩護下再現江湖。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多個貸款中介宣稱可以通過幫助購房者申請抵押經營貸獲取購房資金。同時,對于名下沒有公司的貸款人,可以為客戶操作“入股”公司。整體下來,一般收取2萬元作為服務費用,主要包括包裝成公司股東的費用以及經營場地的費用。

  根據多位房產中介對本報記者的介紹,由于監管部門對消費貸嚴監管,建議走經營貸款的路子,或者先用“過橋”資金買房,再將房子抵押做“經營貸”,不僅貸款的金額較高而且利率也比較低,年利率最低達4.9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銀行對于企業經營貸款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即必須將錢款打給經營用途中的第三方賬戶,因此如果需要第三方賬戶收款,中介要另收貸款金額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費用。

  當《證券日報》記者詢問,“近期監管力度很大,這類貸款用于買房會不會有風險”時,上述中介業務員表示:“我們經常與銀行內部的人打交道,在一些環節上會和個貸經理提前打通關系,他們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多家銀行房貸違規領罰單

  個人消費貸規模下降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監管部門針對銀行違規“輸血”樓市已公示至少百張罰單,從處罰原因來看,主要包括個人經營性貸款、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嚴重不審慎,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違規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等。

  例如,近期,北京銀保監局公布了一張罰單,某國有大行北京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及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80萬元,并責令改正。

  今年4月份,鹽城銀保監分局開出2020年的第一批罰單,某城商行鹽城分行因個人消費貸違規發放,被罰款60萬元;行長也因此受到警告并罰款5萬元。浙江銀保監局日前公布了兩張罰單,兩家當地的村鎮銀行因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合計被罰65萬元。

  從上市銀行2019年年報也可以看出,部分國有大行的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出現下降。工商銀行年報顯示,2019年年末,該行個人消費貸金額1935.16億元,較2018年年末減少106.46億元,降幅為5.2%。建設銀行2019年個人消費貸款金額為1895.88億元,較2018年減少205.37億元,降幅9.77%。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1.84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4864億元,同比多增1025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44.7萬億元,同比增長13.9%,比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7181億元,同比少增70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