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A股共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退市家數創下歷年新高。另外,2019年A股有9家上市公司被暫停上市,也是近幾年暫停上市數量最多的一年。退市制度經過三輪改革之后,目前A股市場吐故納新的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隨著證券法修訂完成,退市制度的進一步優化,相關配套機制的改革,未來A股退市將會常態化。這對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質量,倡導價值投資,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證監會先后于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了三輪退市制度改革,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及重大違法等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
從2019年的退市類型上來看,1家主動退市,9家強制退市(6家屬于面值退市)和8家重組出清資產方式退市。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A股退市家數創新高,主要有幾點原因,首先,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監管部門參考成熟資本市場,在法律層面實現退市法治化,推動上市公司退市標準多樣化和市場化。其次,退市執行力度提升。對于觸及退市標準的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堅決“一退到底”,促進資本市場正常出清。最后,退市制度配套措施的完善促進了退市機制的有效實施;對于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退市的上市公司,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投資者保護機構將依法予以追究。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葛壽凈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資本市場一直在加快吐故納新。首先,退市類型涉及“欺詐退”、“破面退”、“業績退”、“主動退”、“重組退”等,多元化退市體系初步建立;其次,A股市場IPO常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對于2019年6家面值退市公司,葛壽凈表示,從“面值退”漸成為A股市場常態的趨勢可以看出,退市制度一直在不斷市場化、常態化和法治化 。“面值退”數量的不斷增加將深刻警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需要反思如何腳踏實地做好主業,如何提高公司內生性創新增長,防止盲目跨界并購、“炒概念”等行為,做好市場風險管理底線防范和預警工作。
在退市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新證券法優化了退市情形的規定。潘向東表示,新證券法完善了信披制度,優化退市制度,加大了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為退市和強制退市等監管政策提供了法律保證及配套支持。
“退市制度不應是單兵突進,而應與證券市場發行制度改革、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資者保護等有機結合,缺一不可,提高退市制度的整體實施效果,只有真正做到市場化、法治化、多樣化運行,才能去劣存優,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潘向東表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場態勢正在顯現,退市機制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質量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葛壽凈表示,隨著我國金融制度發展與完善,A股退市制度改革也在深化,加快有問題的上市企業退市,能夠為優質企業騰出市場空間,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體現。“‘生命周期’、‘新陳代謝’、‘有生有死’這樣的概念不僅存在于企業當中,這也是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律,保證了資本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葛壽凈說。
未來A股退市將會常態化。潘向東表示,退市常態化具有重要意義,從微觀來看,退市常態化可以促進上市公司提升經營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現優勝劣汰。從宏觀層面來看,完善退市制度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關鍵,是通過內在動態調整機制,遏制炒殼之風,倡導價值投資,為資本市場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