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飽滿的燕麥在車間“洗澡”,孕馬在草原上自在吃草,從澳洲來的安格斯肉牛在烏蘭察布的新家“遛彎”……這些是內蒙古烏蘭察布脫貧產業的一角。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產業扶貧成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關鍵之策。近日,記者在銀保監會定點幫扶的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后旗等地調研發現,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扶貧探索與實踐,在支持當地產業振興、推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精準“灌溉”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洗麥、熟化、壓麥、冷卻……在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稱“陰山優麥公司”)的加工車間,農戶種植的燕麥就這樣“變身”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燕麥片。
依托中國燕麥的黃金產區陰山附近優質的燕麥種植資源,2015年,陰山優麥公司落戶國貧旗——烏蘭察布察右中旗,開啟了察右中旗燕麥產業化之路。隨著工廠建設、產品研發、銷售推廣等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資金問題成為陰山優麥公司面臨的一大難題。
2018年、2019年,內蒙古銀行、平安集團、察右中旗政府開展“銀、政、保”合作,由平安集團提供貼費保證保險和全額貼息,察右中旗政府提供貸款額10%的保證金,內蒙古銀行為陰山優麥公司累計發放了6000萬元“免息免擔保”貸款。
借助貸款資金,陰山優麥公司給予精準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不低于1800元的生產資料,并簽訂收購合同,帶動1087戶精準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約5000元。
陰山優麥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燕麥種子。(央廣網記者馬文靜 攝)
察右中旗科鎮西壕欠村村民霍金元就是受益的農戶之一。“春天廠里給我們發免費的燕麥種子,秋天收購的時候,價格能高于市場價格20%。”靠著30畝地,霍金元和老伴種植燕麥的年純收入可以達到12000左右,比之前自己種莊稼的收入翻了一番,如今,他們一家已脫貧摘帽。
不僅如此,燕麥產業的發展也為貧困戶帶來了就業機會。“我丈夫腰受傷干不了重活,兒子還在上初中,以前一年種地、打工的收入也到不了一萬元,現在一個月就能掙個三四千塊。”陰山優麥公司包裝車間職工常金蓮說。截止目前,陰山優麥公司已安排察右中旗35為貧困戶就業,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3萬元。
因地制宜 打造長效支柱產業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產業發展的長遠性,則要看產業選擇是否精準符合當地實際和市場需求。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察右中旗廣益隆鎮氣候惡劣,水資源貧乏,不宜發展灌溉農業,而傳統的種養產業發展又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市場風險較大,如何找到如何當地環境的特色產業?
為找到答案,對口幫扶的中國人保財險結合當地環境、種養歷史、市場前沿趨勢等,經過反復調研,找到了孕馬血清制藥項目。孕馬血清項目的產品是馬血清,是馬匹血液中的成分,合理抽取對馬匹無影響。相較于傳統養殖業而言,孕馬血清的提取、生產屬于生物制藥領域,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廣益隆鎮麻迷圖村的孕馬血清項目采取“人保+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通過飼養馬匹,采集、銷售孕期馬血清(制品)實現增收脫貧。其中,中國人保解決貧困戶資金、模式設計和銷路協調問題;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對合作社經營及財務情況進行監督;寧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并負責血清收購和后續藥品加工;合作社則對貧困戶的馬匹進行集中飼養。
孕馬在廣益隆鎮麻迷圖村萬眾養殖合作社馬場內。(央廣網記者馬文靜 攝)
廣益隆鎮麻迷圖村萬眾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張金柱告訴記者,人保財險采購了母馬300匹,每匹馬價值9000元,每戶貧困戶僅需自籌3000元即可認購一匹母馬,剩下的6000元由人保財險捐贈。每年,農戶可從合作社獲得至少1000元的分紅,三年后,農戶可從合作社領回同等大小的母馬一匹。
“挺好的事嘛!我在里面有一匹(馬),給合作社養,每年可以分紅,三年后馬歸自己了。”廣益隆鎮大西五號村村民王長在說道。他告訴記者,如果以后收益可觀,會繼續買馬參與孕馬血清項目。除此之外,王長在還將種植的玉米及玉米桿賣給合作社作為馬飼料,以前沒有銷路的農產品找到了“用武之地”。
據悉,今年9月,馬場開始首次生產采血,截至目前已采血300公斤。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項目取得效益后,將考慮引進血清加工和制藥廠,聯合相關科研單位進行產學研結合,并協調人保集團投資板塊資源,組織產業項目對接洽談,加大幫扶力度。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近年來,在察右后旗等地,金融機構已經探索形成了龍頭企業帶貧、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雙重保障、消費扶貧帶動等全方位金融扶貧模式,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一道,開拓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據悉,2018年底,察右后旗摘帽,14282人實現脫貧;察右中旗已脫貧16589人,計劃今年年底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