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下一階段,將保持定力,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報告提出,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運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作用。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

  報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大體平衡,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預計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翹尾因素對PPI的影響將小于2019年且更加穩定,CPI受食品價格上漲的沖擊將逐步消退,兩者間的差距有望趨于收窄。

  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楊業偉認為,央行重點關注的依然是更能代表一般物價水平的核心CPI,因而密切關注一般物價走勢,是判斷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關鍵。

  報告強調,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促進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定向降準仍是可選項。定向降準工具除支持小微企業信貸外,還可以被用于重點基建領域、先進制造業領域的信貸投放。再貸款工具也可能被賦予更多內涵,抵押補充貸款(PSL)、流動性再貸款、金融穩定再貸款有助于維持區域金融穩定,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化解中小銀行流動性問題。

  報告強調,當前,中國仍實施常態貨幣政策,法定準備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規模增長放緩甚至可能下降,但降準放松了流動性約束,增大了貨幣創造能力,與國外央行量化寬松結束后一度進行的“縮表”有本質區別。因此,不能簡單套用國際經驗通過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來判斷貨幣政策取向,短期要看超額準備金率的變化,長期關鍵要看法定準備金率對銀行貨幣創造能力約束的變化。

  抓緊研究出臺

  存量貸款利率基準轉換方案

  報告指出,通過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促進降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的效果初步顯現,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

  報告數據顯示,9月,一般貸款中利率高于LPR的貸款占比為83.05%,利率等于LPR的貸款占比為0.55%,利率低于LPR的貸款占比為16.40%,貸款利率加減點區間整體較8月有所下移。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只有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LPR才有更大下行空間,央行仍將推進降低MLF利率引導LPR下行,進而傳導至企業融資利率的下行。

  報告強調,將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進一步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并抓緊研究出臺存量貸款利率基準轉換方案。同時,維護好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基本穩定。

  深化中小銀行改革

  報告表示,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果斷通過多種方式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建立了防范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四道防線”,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及時穩定了市場信心,有效遏制了包商銀行風險向其他中小銀行蔓延,對保持貨幣、票據、債券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包商銀行改革重組方案,積極推動包商銀行改革重組。同時,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中小銀行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推動中小銀行健康發展。

  王一峰表示,目前,對于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第一抓手還是自救,在地方承擔主體責任的情況下,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和健全風控體系實現“止血”,通過老股東吸收損失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手段實現“輸血”,通過恢復可持續經營能力實現“造血”。

  報告表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繼續推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繼續穩步有序推動債券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交易、清算和結算等相關制度安排,完善做市商制度等市場化評價體系建設,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建立健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統籌管理框架,繼續加強對高風險企業的債券違約風險的排查和預警。進一步健全債券違約處置機制,妥善處置債券回購違約交易,防范風險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