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賬戶整體是虧的,不過倉位比較低。看好2019年上半年行情,越跌越買!”投資者劉先生日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達了對2019年股市的信心。
1月2日以來,滬綜指震蕩反彈幅度達4.99%,其中1月漲幅為近12個月最大單月漲幅。“躁動行情”之后,A股將如何繪就“迎春圖”?
信心之基
一些投資者看好上半年行情的理由,一是上市公司“業績雷”“商譽雷”已在1月底集中爆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披規則,對于年度報告,如果上市公司預計全年可能出現虧損、扭虧為盈、凈利潤較前一年度增長或下降50%以上等情況,應在當期會計年度結束后的1月31日前披露業績預告。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有類似要求。因此,1月31日當周,業績大幅下降、商譽減值數額較大的上市公司集中“爆雷”。Wind數據顯示,截至春節前,滬深兩市共有158家上市公司預告凈利潤最大降幅超過50%。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表示:“質押、商譽、信用緊縮是在1月超跌反彈時仍維持相對謹慎態度的三個風險點。目前,我們認為這些風險因素的影響都已落地,短期內不再會成為行情障礙。”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在商譽減值計提后,一季報業績有望大幅改善。“雖然2018年有相當多的A股上市公司經歷商譽減值,但是很多公司主營業務未受影響,甚至還有所增長。在商譽減值風險影響過后,這些被錯殺的公司值得關注。”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朱斌表示。
三是外資抄底正在進行中。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關于提升A股權重的市場咨詢已于2018年9月25日公布。按照計劃,MSCI將在2019年2月28日或之前發布提議是否通過的信息。MSCI預計,若2019年將中國內地股票在其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可能會吸引逾800億美元(約合5500億元人民幣)新增外資進入A股市場。
“外資對部分消費和金融股定價產生影響,或早于我們的預期。”秦培景表示。
機遇之年
秦培景認為,“春季躁動”行情不僅僅是國內流動性和市場情緒共振的結果,還受到全球風險偏好的影響。從全球大類資產聯動水平看,目前仍是全球風險偏好(情緒)驅動的市場修復階段,而不是基于基本面改善的反轉。預計此輪反彈以估值修復為主要特征,將持續至3月前后。
對A股而言,宏觀經濟面壓力始終高懸,這導致部分投資者對股市預期仍偏謹慎。
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認為,對股市可相對樂觀,主要邏輯在于:一是股票市場本質上是對企業盈利而非經濟增速進行定價,經濟結構變化會使兩者走勢出現分化;二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企業盈利有可能上臺階,這是向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集中的必然結果;三是在經濟增速走低過程中,無風險利率會進一步降低。
“考慮到當前底部估值區間,如果未來凈資產收益率(ROE)不差,當前估值水平意味著未來股價可能會有較大回報。2019年是機遇之年,有望帶來不錯的回報。”燕翔表示。(記者 王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