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廣網主辦的“央廣網財經年會及2018上市公司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此次年會以“致敬改革 煥新出發”為主題,來自行業內的領導、專家和業內人士以當代世界與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新特點為依據,圍繞產業變革、價值投資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對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作出展望。
在論壇上,望華資本創始人戚克栴接受了央廣網記者的專訪,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未來市場的走勢做出解讀。
央廣網:當前關于資本市場最熱的一個話題就是即將推出的科創板,您認為科創板的推出將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戚克栴:我認為設立科創板是特別有意義的事,從國家戰略來看,它是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另外,從資本市場來看,我們國家沒有一個真正像美國納斯達克這樣的市場,納斯達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的高科技企業,也吸引了很多中國的公司到境外去上市,與此同時,它也給投資人賺了錢。我是這樣來衡量一個好的市場,它要既給融資人促進了成長,同時也讓投資人賺了錢,這才是好的資本市場。
第二點是,從資本市場的改革上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三,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們需要更多主流的聲音。無論是通過媒體,還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改革的措施,讓大家對中國資本市場到底會怎么走有信心。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創板在這個時間點來推出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既有利于市場、有利于融資人,又有利于投資者的改革,所以我由衷的希望能夠建設好科創板。
可以看到,納斯達克對要求上市的公司有四類指標,有市值、有凈資產、有凈利潤,也有現金流等指標,希望這樣的市場對我們的科創板建設能有借鑒的作用,跳出以盈利為重的上市標準,因為盈利至上會帶來一些弊端,公司在盈利上造假的事情時有發生。
另外,希望科創板在推出后能讓普通投資者賺錢,中國的老百姓經常在股市“受傷”,要讓普通投資者賺錢是有多方面因素需要考量的,我認為非常早期的公司,規模還小的公司,它們的業務是非常不穩定的,它自己還沒有成型,它收入很少,資本金也很少,一虧損就可能變成負的了,所以我認為,科創板應該想一些辦法,是不是有可能讓一些大的公司,有成熟模式的公司,讓它們進入科創板,享受科創板綠色的通道。早期的小公司要有,但市場也要有定海神針,沒有定海神針,就缺乏市場走勢的穩定預期,這是非常危險的。小公司非常容易被炒作,市值低容易被操縱。那些體量大,又屬于科技創新類的企業,是值得納入科創板的。
央廣網:當前我國的金融開放步子邁得很快,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在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后,滬倫通也非常值得期待,您如何看待金融開放對資本市場本身的影響?
戚克栴:金融開放是非常好的事。我經常用中醫來打比方,如果你要學中醫,或者像太極拳,你一定要到中國來,因為它有幾千年的歷史,雖然境外也有教中醫、教武術的,但是你一定要回到它的本源。
回到資本市場來看,股票對于中國而言相對來說是舶來品,而在西方成熟資本市場,已經經歷過很多風浪的洗禮,他們有一整套應付風險的方法,而要學習到這些東西,僅僅通過文本,紙面上的信息,是不夠的。
金融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金融理論,一個是金融工程,中國較為缺乏懂金融應用的人才,為什么我們缺呢?因為這類人才“很貴”,以前我在華爾街工作時,部門里面年收入過千萬美元的不少,這些優秀的能將金融在實踐中用得好的人才我們是比較缺的,而這類人才又往往會往能“賺到錢”的地方流動。所以,在現階段,在華爾街這類頂級的金融人才里華人是很少的,他們在華爾街更多是在量化部門。
所以,就像學武術、學中醫一樣,你要去到有老中醫的地方學習,我們必須要跟西方的金融機構做緊密的互動,才能學到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抄一個法規就能抄來的,它是手把手在理念上教的東西。所以,我認為,真的能對西方的金融機構開放,在一些領域給它控股權,才能讓更多中國金融人才學到真正有實踐價值的知識。
央廣網:在金融越發的開放后,這樣一些海外的資金進入到中國市場,對國內市場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戚克栴:雖然外資也有投機的成分,但總體而言,這是一些更理性的投資者。如果在資本項目的開放,退出的方面,對這些資金有一定的掣肘,它的投機性就會弱一些,我個人對全面的資本項目的開放是持一定的保留和反對意見的,資本項目的全面開放是要逐步進行的。
當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對于全球的投資者都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所以要逐步的擴大開放,讓這些資金能夠進入到中國市場,不是盲目地開放,而是有節制、有控制的逐步開放,既能讓這些外資活躍中國的資本市場,又能有效地控制投機風險。
央廣網:在現在的行情下,普通投資者如何做價值投資?
戚克栴:說到價值投資,我對普通散戶投資者有一個奉勸,千萬不要認為收益越高越好,今年收益高了,明年一定會跌下來,明年不跌,后年也會跌下來。我所見過的國外一些優秀的投資者,他們能夠每年實現15%或者更高一點,16%、17%的收益,就是很理想、很優秀的了。因為它是復利,而且是30年、50年的過程。千萬不要一門心思去追求每年30%、50%的收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投資理念,是一種錯誤的預期。
所以,做價值投資,首先是要把自己的預期調正,不論是自己投資,還是買了基金,如果能有10%或者更高一點的穩定的收益,就非常好了。如果某一年,我們的市場上所有投資者都有50%、70%的收益,那反而是應該緊張得睡不著覺,而不是越漲越高興,漲并不一定意味著這個標的好,現在非理性的漲得越多,未來有可能跌的也就越多。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捧殺”。
另外一個奉勸就是,高頻的交易是沒有意義的,不要總是去盯著股票,做點別的,多去讀一點金融的知識,不要每天盯著行情,如果是要做投資,就要有三年五年的長期打算,如果不是這么長時間的去考慮問題,短期市場的波動是經常會有的,資本市場它本身就是一個“瘋子”,是不理性的,所以你每天盯著盤面,就是在被一個不正常的“瘋子”在影響,這是沒有必要的。長期持有,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回報。
央廣網:如果展望2019年的經濟形勢,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您有怎樣的建議?
戚克栴:記得在2018年5月我在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的時候,巴菲特提到,你投資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其實你是在投資這個國家的未來。他當時打了個比方,他說如果在美國珍珠港事件之后投了美國的股市,那就會賺很多錢。他當時也講了一個中國的比方,他說如果你看好這個國家的經濟,你看好這個國家,你就應該去投資它的資本市場。所以,我認為中國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國的經濟會繼續以一個比較高的速度增長。
如果是看近一年的情況,在2019年,就算是有波動,但是經過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一定會進入一個非常良好的穩步增長的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醫療、金融、服務等等,這些都是在經濟增長情況下一定會受益的,短期也有基礎設施建設,要長短結合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