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凈流入創新高、QFII加速進入A股、九成上市公司三季報盈利……最近兩天,幾個市場面的消息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筆者認為,在這幾個消息的背后隱藏著長線資金對A 股市場價值的判斷。這也是A股市場發出的積極信號。
上周五,北向資金凈流入近180億元,創開通以來的新高。其中滬股通凈流入113.2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65.79億元,創深股通開通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 QFII也在加速布局中國A股市場,根據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QFII持倉的股票共計280只,合計持倉市值達到1380.11億元。其中149家為三季度新進或增持,73家持股保持不變,其余58家遭到減持。總的來看,QFII三季報持倉的股票較中報有所增加,增持最多的行業是房地產和技術硬件與設備。
由此來看,外資借道互聯互通機制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配置力度表現明顯。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良好。10月31日收官的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在3555家已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202家公司實現凈利潤為正值,占3555家公司的90.1%;有2241家公司凈利潤處于同比增長狀態,占3555家公司的63%。
其中,滬市1446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2.31萬億元,同比增長11%。深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4284.17億元,同比增長15.65%;合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38.11億元,同比增長9.54%。
另一方面是A股市場估值已經具備相當的吸引力。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收盤,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1.51倍,平均市凈率則為1.29倍;深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1.59倍,市凈率則為1.98倍,均處于歷史低位。數據還顯示,截至11月1日,滬深兩市共有402只個股跌破每股凈資產。
筆者認為,長線資金不斷加大對于A股市場,說明市場基本見底,估值合理,具備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