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廣濟藥業發布公告稱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關注函,原因是該企業十年來沒有分紅,廣濟藥業因此成為了今年以來因為年度分紅問題而首遭監管問詢的“鐵公雞”。廣濟藥業為何久不分紅?A股市場的分紅情況又是如何?監管層的介入能否為廣大股民朋友帶來分紅收益?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與您一同探索監管層施壓“鐵公雞”背后的故事?
股民在某證券營業部關注股市行情
一、聚焦——廣濟藥業十年不分紅,深交所下發關注函
3月27日晚間,因連續10年沒有分紅,廣濟藥業(000952.SZ)公告稱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成為了今年以來因為年度分紅問題而首遭監管問詢的“鐵公雞”。
該關注函稱,廣濟藥業2017年年報顯示,合并資產負債表中2017年期末未分配利潤超過3.68億元、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2017年期末未分配利潤超過4.21億元,而廣濟藥業已連續10年未進行現金分紅。
對此,關注函要求公司對不分紅方案說明“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并說明是否存在大額未分配利潤留存于子公司的現象。
3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廣濟藥業證券部,公司證券事務代表鄒天天表示對于監管部門的行動倍感壓力。他表示:“我們并不想‘頂風作案’,深交所專此下發關注函,說明事態比較嚴重。有投資者建議公司重新召開董事會,修改年度分配預案。我們也向公司領導進行了反應,看看公司最后的決定。”
廣濟藥業此前在《關于2017年度利潤分配的議案》稱,雖公司當年盈利且累計未分配利潤為正,但公司正值業務調整,為減少擬建工程項目的融資成本,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及保障公司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保障公司現金流充裕,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2017年度,公司擬不進行利潤分配,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公司未分配利潤用于項目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
廣濟藥業關于收到《關注函》的公告
二、觀察——A股市場“鐵公雞”與“分紅王”并存
A股市場存在多家“鐵公雞”
據WIND數據,從2006年至2018年間,A股市場有78家達到現金分紅標準,卻長期不現金分紅的“鐵公雞”。其中,所屬醫藥生物行業的公司最多,具體看來有同濟堂、英特集團等9家企業。據了解,醫藥行業屬于重資本行業,其在新藥研究投資的比重較大,所以其資金占用較高,分紅的情況也較少。其次是公共事業和綜合行業,各有8家企業長期未進行現金分紅。
不過鐵公雞還要區別看待,有些是沒錢可分,業務虧損無可奈何,有些卻是實現盈利卻還是一毛不拔。據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市公司達到分紅條件,而不進行現金分紅的原因主要有三類,一是上市公司存在擴大生產建設、再投資項目等重大支出;二是用于其他非主營用途,比如購買理財產品;三是故意不分紅。
例如,在擁有分紅能力且長期不分紅的企業當中,皇庭國際擁有逾18億元的未分配凈利潤。在深交所互動易上,皇庭國際這樣回復投資者:“2006-2016年公司母公司可分配的利潤均為負數,不滿足現金分紅的條件,故未實施分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截至3月28日,據皇庭國際最新報告顯示,其未分配凈利潤數字超過了22億元,并非不滿足分紅條件。事實上,皇庭國際是有足夠的凈利潤來進行分配,但皇庭國際一直沒有提出現金分紅預案,其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又例如,廣匯物流自從1995年進行一次分紅,就多年不曾再派發股息,其中雖然經歷重大資產重組,但這一零派息紀錄還未被打破。數據顯示,廣匯物流在2008年至2016年的10年里盈利規模達到2.59億元。
與之相似,海航基礎(原ST筑信)自從2002年進行一次現金分紅后,就不曾再派現過,但該公司在2007年至2016年共計實現凈利潤11.98億元,截至2016年年末賬面擁有未分配利潤16.02億元,同時賬面的貨幣資金達到174.9億元。
相比于境外市場,據東方證券研報稱,以美股和港股為對比,報告選取港股10億港幣市值以上、美股5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上市公司整體作為港股美股分紅率水平的研究對象統計發現,最近5年美股港股的平均分紅率可以達到40%以上,其中美股分紅率過去5年均值為45%以上,而A股2016年僅為34%。
廣濟藥業上市以來分紅明細
分紅企業逐年增多
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穩定在30%以上,處于國際中等水平。2016年度,滬深兩市有2053家公司現金分紅,占比約67.27%,分紅金額8307.77億元,其中1128家上市公司連續5年現金分紅,占比43.2%。2017年度,滬深兩市有2451家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占比為70.3%,分紅金額9792.79億元。
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計劃也逐漸呈現在投資者眼前。截至2018年3月27日,有617家上市公司發布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預案,明確表示將分紅,另有122家公司在年報中表示不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披露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預案的上市公司中,現金分紅已成為上市公司分紅的重要形式。
其中,中國平安、方大炭素、麗珠集團等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力度較大,鐵流股份、步長制藥、寒銳鈷業、創新股份、深赤灣A等上市公司更是拋出每10股派10元(含稅)以上的大比例現金分紅預案。
貴州茅臺在年報中表示,擬對公司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9.99元(含稅),共分配利潤138.17億元,占2017年凈利潤約51%。從分紅方面看,貴州茅臺可謂A股慷慨分紅的標兵。自2001年上市以來,貴州茅臺已連續18年現金分紅,累計分紅約達575億元。
與之類似,一批上市公司年年進行高分紅,堪稱A股分紅的“長跑王”。例如于1991年登陸A股的萬科A(000002),從1992年至今,連續25年持續分紅,成為當之無愧的A股分紅“長跑王”冠軍。萬科A的2016年分紅方案為每10股派7.9元,創下上市以來最大比例的現金分紅紀錄。
同樣,佛山照明(000541)自1993年上市以來,也是連年分紅,從未間斷,上市24年已累計分紅36.5億元,遠遠超過公司從A股市場獲得的融資額(3次累計融資8.93億元),因此被譽為A股中的“現金奶牛”。
2007至2016年連續分紅且股息率居前的公司
分紅企業股息率差異較大
雖然進行分紅的企業不斷增多,但各企業的股息率缺不盡相同。截至目前,已經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宣布現金分紅的占比達到了8成,但其中9成的現有方案股息率低于3%。五成分紅股息率不足1%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197股的分紅方案中,有69股10派不足1元,有36股10派不足0.5元,19股10派不足0.3元,4股10派現不足0.2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貴州茅臺這樣的“分紅大戶”來說,雖然已將一半多的利潤拿來分紅,但由于其股價較高,股息率卻不高。以其近期平均股價計算,貴州茅臺的股息率僅有1.6%,低于不少其他上市公司。
2017年度,在目前公布分紅情況的275家公司中,已經有12家公司的股息率超過3%。其中,哈藥股份以9.38%的股息率居首,方大特鋼以9.07%的股息率次之,方大炭素則以6.8%的股息率排在第三。
2017年股息率前十企業
三、思考——現金分紅,如何才能越來越多?
監管部門規范引導
現金分紅公司的增多,與監管部門不遺余力地引導和鼓勵政策密切相關。自2008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印發多個規范性文件為督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現金分紅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加強,部分公司現金分紅總體比例始終維持穩定。
早在2008年10月份,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對《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等涉及現金分紅的規定一攬子修改,明確現金分紅信息披露要求,規定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證券的,最近3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3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2012年5月份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完善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強化現金分紅信息披露要求,對未按回報規劃履行承諾的公司采取必要的監督檢查措施。
2013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督促上市公司規范和完善利潤分配的內部決策程序和機制,增強現金分紅透明度;支持上市公司采取差異化、多元化方式回報投資者;完善現金分紅監管規定。
2013年12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優化投資回報機制”。
2015年8月份,中國證監會、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具備現金分紅條件的,應當采用現金方式開展利潤分配,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在利潤分配中的占比;鼓勵具備分紅條件的公司實施中期分紅、增加分紅頻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監管部門積極引導和鼓勵公司現金分紅無可厚非,但也要區分對待。一方面,部分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上市公司,由于本身現金流不充裕,往往傾向于采用非現金分紅方式,這并非公司主觀上甘愿當“鐵公雞”。另一方面,按照目前規章制度,每家上市公司采用何種分紅方式是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定,考慮全體股東意愿,這是基本的原則之一。作為管理部門可以有傾向性地引導和鼓勵,幫助投資者增加選擇權。
漫畫:證監會將制定對付鐵公雞措施
加強“高送轉”監管力度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高送轉”已經淪為配合題材炒作、掩護大股東解禁減持以及增加總股本圖謀定增融資的間接工具,部分公司還伴生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
這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在3月24日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指出,“送轉股”屬于公司自治范疇,但對利用“高送轉”從事內幕交易、違規減持等違法違規活動的,將強化信息披露監管和二級市場交易核查聯動機制,發現違法違規的,依法嚴肅查處。
2017年,證監會在現場檢查時集中資源、瞄準重點,選取了2016年送轉比例較高的26家公司開展專項現場檢查,對其中14家上市公司及相關方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利潤分配行為。
深交所要求高送轉方案要與公司成長性相匹配,需披露收入及凈利潤增長率等經營增長情況;上市公司預披露高送轉方案時需披露業績報告,并且原則上不支持業績下滑或虧損公司高送轉。
上交所方面,減持審核不過夜,發函不過夜,10轉10以上的高送轉方案基本做到每單必問。
今年上半年監管層就對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從嚴監管來看,凡是高送轉的,必須列為重點檢查和監測范圍,對從事高送轉企業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也要納入監管范圍。為此,不少上市公司紛紛修改高送轉方案,降低送轉股比例,一些推出高送轉分配方案的公司股票,也遭到市場的冷落。
在監管趨嚴之下,近一年多來,上市公司高送轉出現了明顯降溫跡象,今年以來,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公司僅43家,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同時,“送轉”比例“瘦身”不少。相關公司的送轉方案與業績匹配度較往年明顯提高,監管部門的問詢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以來,9家公司披露“高送轉”預案后,交易所下發了問詢函或關注函。其中,4只次新股的“高送轉”預案均被問詢或關注。
證監會工作總結
督促“鐵公雞”拔毛
針對個別上市公司長期不分紅的“鐵公雞”行為,2017年證監會分兩批約談了具備分紅能力但不分紅的部分公司,對連續3年具備現金分紅條件但未分紅的24家公司,及其國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約談勸誡,向上市公司傳達倡導現金分紅的理念,督促其盡快研究推出現金分紅方案;要求上市公司國有股東扛起督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責任,支持上市公司履行現金分紅義務。
在交易所層面,監管部門發揮一線監管職能,加強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信息披露監管。上交所于2月5日組織5家上市公司召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專項說明會”,以信息披露為抓手從嚴監管具備分紅能力但長期不分紅的上市公司。此外,證監會還指導交易所制定出臺上市公司分紅指引,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分紅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高分紅公司增多的背后原因盡管很復雜,但在監管部門支持、鼓勵、推動、引導下,A股上市公司群體的回報意識正不斷增強,有能力分紅卻長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正不斷減少。
漫畫“鐵公雞”
四、總結
目前在A股市場,類似于廣濟藥業這樣盈利多年卻不分紅的“鐵公雞”并不在少數。很顯然,它們并沒有回報投資者的意愿,這對廣大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上市公司長期不分紅,不僅剝奪了投資者共享公司發展成果的權利,甚至會導致更多的投資者將精力轉向快進快出的投機模式,這顯然與價值投資的主流理念相悖,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于監管層,還需重拳出擊“鐵公雞”現象,推出更為完善的懲戒機制,切實保護各類投資者的正當權益,讓公平正義誠信法治為資本市場保駕護航。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央廣《王冠紅人館》節目和微信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