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辦,本屆大會以“新使命、新動能、新視界”為主題,旨在探討中國網絡視聽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藍圖。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受邀參加,并在30日舉行的大會分論壇“視聽數據高峰論壇:更科學、更客觀的網絡視聽播放量統計”上,發表《去偽存真 無信不立的網絡視聽節目監測》主題演講。
2015年以來,網絡視聽市場高速發展,到2017年網絡視聽作品的播放量過十億甚至過百億已成為常態。高流量、高播放量背后的高利潤也催生了數據標準不一、數據造假等行業亂象。《中國電影報道》曾報道某話題電視劇涉嫌網絡播放量造假,其在播出期內某日播放量實時穩定在50萬的平均水平,與每日不同時段會有數據起伏的正常數據曲線明顯不符;另一部以高流量著稱的某網絡電視劇也曾出現“一天之內點擊量猛增14億次”被質疑數據造假的情況。面對此類行業亂象,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在會上分享了愛奇藝在網絡視聽節目數據監測上的行動與思考。
率先公開視頻內容播放量計算標準
因為沒有規范的計算標準,很多網絡視頻作品將預告、周邊視頻、花絮、趣味解讀等內容的觀看都計算到播放量中,所以才會導致統計數據備受爭議和質疑。如何定義正片?什么樣的內容可以算作正片播放量?成為業界爭議的焦點。
對此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表示,愛奇藝已率先行動,公布了視頻內容播放量計算標準:劇集、電影、綜藝等內容的“播放量”僅包含正片和高相關度卡段的播放量,而不包含與該劇集、電影、綜藝相關度較低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明星訪談、畫外音解說視頻等)。
用技術和法律雙重手段杜絕刷量行為
除了播放量標準不統一之外,刷量也是網絡視聽行業的一大毒瘤。當前頭部內容大多使用采購和買斷的模式,播放量保量的采購合作模式易產生刷量行為。刷量行為看似能為多方帶來利益,例如制片方通過刷量炮制“爆款”假象帶動真實用戶的關注,最終收獲分成;平臺方用美化后的數據營造優質平臺的形象,以促進廣告投放等。實際上,將利益綁定在虛假流量指標之上而滋生的“唯流量論”,會讓從業者將重點放在營銷而不是內容本身,長此以往將造成惡性循環、直接破壞整個行業的秩序運轉。
對此,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特別強調,愛奇藝對于“刷量”行為零容忍,不但運用技術手段進行防范,而且還通過法律手段嚴厲打擊。葛承志分享了愛奇藝應對刷量行為所采用的技術手段,通過黑名單IP和安全信息校驗進行識別,結合業務特征來評估數據真實合理性,通過用戶行為等多維大數據交叉識別刷量行為,并依托反刷數據結果、通過主動懲戒措施來預防再次刷量。2017年6月,愛奇藝對有確切刷量行為的商家提起訴訟,且聯動淘寶等電商平臺下線以“愛奇藝刷量”為關鍵詞的100余家店鋪。這是視頻行業首例對刷量公司進行起訴索賠的案件。8月,愛奇藝將杭州某刷量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賠500萬,對刷量黑產起到一定震懾作用。
去偽存真,推動數據透明化
會上,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還提到,數據透明化也是網絡視聽數據監測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網絡大電影領域。2016年起,網絡大電影制播總量便已遠超院線,但內容質量和爆款制造能力都尚未充分滿足觀眾需求,投機者的出現更是加劇了粗制濫造的不良風氣,行業口碑不盡理想。行業發展亟待平臺公開相關數據,來展現網大產業的真實發展現狀。
愛奇藝是行業中首家披露網絡大電影分賬數據的視頻平臺。公開分賬金額可以讓行業跳過播放量換算、直接了解愛奇藝平臺上網絡大電影的分賬情況,這一“釜底抽薪”的舉措可有效減少網絡大電影刷量行為。2016年11月,愛奇藝首次發布2016年9月、10月的網絡大電影新片票房榜和月票房收入總榜,直接公開分帳金額。2017年1月,愛奇藝又公布了2014年-2016年網大年度總票房排行榜。2017年9月,愛奇藝宣布聯合貓眼電影專業版,每日更新“愛奇藝網絡大電影票房日排行榜”,統計指標包括當日分賬票房、上映天數、歷史累計分賬等。從月度分賬、年度分賬到每日分賬的一步步開放,愛奇藝正在加速數據透明化的進程,引領網絡電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