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8月5日消息(記者王夢妍)從廣州的“租售同權”到無錫的“租房落戶”,再到北京推出“共有產權”,各地正在積極探索解決居住困難問題,落實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短期來看,穩定房地產市場離不開限制性政策,但要想建立長效機制,關鍵在于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加大土地供應,在目前已經做好減法的同時繼續做好加法,可以平穩市場供需結構。增加供應后,市場價格將有望有所降低。
北京試水“共有產權”
北京住房引入“股份制”,試水共有產權,這標志著中國房地產政策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8月3日晚間,北京市住建委對外宣布《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該辦法,北京擬新推“共有產權住房”,“新北京人”獲得共有產權房的比例不低于30%。這一消息,對于許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
“共有產權住房”就是買房人與政府共有房屋產權。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共有產權住房政策通過實行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方式,政府將其持有的部分產權的‘使用權’讓渡給首次購房人,進一步降低房屋出售價格,最大限度支持夾心層首次購房需求,滿足無房家庭住房剛需。政府和民眾一起努力解決住房困難。”
專家表示,“按照計劃,2017年至2021年北京預計供應25萬套自住型商品房,這部分都將按照共有產權住房的辦法執行,到2021年預計北京住房存量為900萬套,共有產權住房占比2.8%。這不僅影響到開發商,還會影響政府供地等多個方面。”共有產權住房解決了政府供地缺乏激勵的問題,有利于刺激政府擴大和落實供地計劃,形成有效供給,滿足居住需求。
“共有產權住房的準入條件比原來的自住房更嚴了。除了符合限購條件外,還需要具備沒有住房轉讓記錄,信用良好;離婚三年內,不許購買;以家庭為單位所有成員名下無房等條件。這樣可滿足家庭首套剛需房,或人生首套房。如果再想買房,需要退出該住房。”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趙秀池表示,嚴格購買條件,可以保證這類住房封閉循環,更具保障性質。
張大偉表示,北京市明確了共有產權房的長效調控機制,再加上2017年自住房土地供應面積超過了整體土地供應面積的30%,共有產權房將成為未來新建住宅市場最主要的供應形式。
在他看來,過去幾年自住房是除信貸外,對北京房價影響最大的供應工具。“從數據可以看到,2014-2015年自住房拉低了近10%的北京房價,因此未來在共有產權房繼續推動下,市場的觀望情緒會繼續加強,特別是大量房源供應后,價格的穩定已經可以預期。”
多地探索“租購同權”
作為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租賃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7月17日,廣州市政府出臺16條租賃新政,首次提出“租購同權”,發展租賃經濟,通過增加租賃住房的供應、扶持機構租賃企業,以促進現代租賃產業的發展;并將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
“租購同權”的提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幾天后,住建部等9部門也發布通知,決定在部分人口凈流入城市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廣州、深圳、南京等12個城市入選。
上海提出深化以居住為主、市民消費為主、普通商品住房為主,優化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成都計劃年底組建3至4家國有住房租賃公司。
“中央與地方實施了一系列限購、限貸、限售等臨時性的調控政策,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并不能解決樓市根深蒂固的結構性扭曲,必須要完善一攬子政策組合,調整和優化中長期供給體系,實現房地產市場動態均衡,才能實現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張大偉表示。在這種思路下,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成為各地優先落實的一種探索。
同時,也有專家擔憂,城市中心教育等資源能夠促使房產附加值變高,該地區租金未來會有提高的可能。“由戶籍帶來的資源分配問題,也是需要考慮在租售并舉的推進過程中的。”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
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
業內人士表示,“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眼下租售并舉的方式和方法,跟以往措施都有了深層次的變化。開發商、購房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視。可以這樣說,政策的變革,已經在深層次展開了,影響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