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投機炒房”頻現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北京上海今年各增5萬套保障房
□ 本報記者 張維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由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樓市所定的調,在剛剛落幕的地方兩會上被反復提及。多個地方政府在其工作報告中均作此明確表態:嚴禁投機炒房,增加保障房供給。北京上海兩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2017年新增5萬套保障性住房供給。
調控政策持續發力
新年伊始,多地的樓市調控政策已經開始持續發力。這在一線城市體現得尤為明顯。
自1月起,北京首套房貸利率已經從85折收緊到9折。
自1月6日起,針對上海商業辦公項目的集中清理核查開始,在此期間暫停此類項目的網上簽約。據了解,此舉背后的深意在于:在一線城市,一些開發商將商業辦公項目開發成居民住宅出售,此類商業辦公項目不受“限購”政策影響。
同樣在1月,重慶市政府針對外來“炒房團”在當地掀起的投資熱潮,在短短一周內接連六次喊話房地產市場,出臺相關調控措施。
2月1日起,南京正式實施外地人“積分落戶”的戶籍新政,“購房落戶”政策成為歷史。
顯然,自去年以來漲到“滾燙”的房價,已經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上述種種調控措施,其對于控制房價、抑制炒房的意圖明顯。而這些,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均被作為重點任務加以明確。
促進平穩健康發展
梳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會發現房地產市場調控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多數省份與城市均提及了這一點。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幾乎是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最一致的表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均無一例外地以之為目標。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說,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并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上海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嚴格執行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廣州則稱,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加大調控力度,合理引導住房消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出現了“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字眼,其原話是“綜合運用金融、土地、投資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有效降低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影響。
打擊“炒”鼓勵“住”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是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常用語。例如,上海、深圳、陜西等均對此予以強調。
相應地,對于炒房的打擊,是地方政府近年來不變的工作重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慶將“加強市場執法監管,綜合施策,堅決遏制炒房行為”;浙江“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購房,抑制投機性購房”;河南明確“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嚴禁投機炒房,加強輿論正面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安徽省也強調,堅決控房價、防泡沫、防風險,“引導房地產回歸居住功能”。
一方面打擊“炒”,另一方面鼓勵“住”。在一線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都有加強保障性住房和自住房等建設的內容。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要完成這一任務:“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強調,“買這些房子是為了住,不是為了炒!睆慕衲觊_始,北京市將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應和市場供應,讓大家買得起以居住屬性為主的房子。
上海則將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5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完成48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4萬平方米郊區城鎮舊區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