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經濟學家深入探討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2016-03-20 14: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自去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上升為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之一。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上,與會專家就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如何配合、供給側改革的制度保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供給側改革和供給側調整最經典的一個闡述,就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我覺得這就是供給側改革或供給側政策調整的核心。”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
李揚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關鍵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減少政府直接參與資源配置。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主要做六件事:一是創造讓企業和市場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二是要穩定宏觀經濟,三是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四是加強市場監督,五是要促進共同富裕,六是要彌補市場失靈。
“供應并不能提升需求,但是如果需求結構合理的話,會對供應產生積極影響。但如果沒有有效需求的時候,供給側改革會增加失業,不會促進經濟增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出上述警示。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政府應改善國內有效需求,但不能簡單依靠個人消費,還需要加大對教育和科技的公共財政投入,堅定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方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鼓勵股權融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表示,對于中國決策者來說,一些外部需求是沒法控制的,這不是中國的責任,但會從某種程度上拖累中國的經濟,“供給側和需求側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在轉型過程中要面對很多限制性因素,而在全球經濟對需求的構成和水平都構成很大限制時,更需要加大供給側改革”。
對于供給側結構改革,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從成本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中國經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通過改革開放,系統并大規模地降低了體制成本。但在高速增長中,其他方面的體制成本就像所有成本曲線一樣,下降以后又急速升上去了。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把這個成本曲線向下推,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會受到損害。系統降低體制成本是我們應對轉型、爭取更好未來的關鍵所在。”周其仁強調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勞動力短缺、新增勞動率的減少等因素,導致了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這些因素簡單地用刺激政策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寄托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對資源的重新配置,可以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中國經濟的增長會是一個L形的趨勢。更加重視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蔡昉說。(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編輯:易玨
關鍵詞:改革;供給側;經濟增長
13日,13:00到14:00,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做客中央臺,第一時間解讀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同時回應如何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司法公開、公正,擴大司法民主等輿論關注熱點。
2016-03-13 13:31:19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以深化改革為統領,以民生改善為主線,中國經濟才能更有動力。
2016-03-06 22:47:00
十個關鍵詞解讀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改革與創新是高頻詞,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點評: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表示,反腐倡廉不能停步不能放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
2016-03-05 17:0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