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灰色地帶將劃監管紅線 防國資流失潛藏毒瘤
2015-03-05 07:5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委員呼吁警惕國資流失這一潛藏毒瘤
兩會期間,多位委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資流失已成隱藏在國企改革中的一個毒瘤,應為“灰色地帶”劃定監管紅線。
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從以前的審計情況來看,不少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內部管理等方面并不完善,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而國資流失的高發期,恰恰是國有資產重組、上市等期間,特別是在企業進行并購、采購等重大項目和決策時,其背后往往和腐敗有關。
在董大勝看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必然會大量涉及國有資產重組、退出和調整等,而產權流動機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監管存在漏洞等問題,讓正在推進的國企改革出現越來越多的“灰色地帶”。
“只有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后門管理好,國有企業改革才能迸發出真正的活力。”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在兩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進程而言,國資流失成為隱藏其中的一個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完全可能會造成本輪改革的倒退。
實際上,中央已經釋放出監管加碼的信號。中央決定今年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2015年第一輪巡視春節后開始。其中,將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等26家央企展開專項巡視。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政府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方方表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需全社會和企業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其中,董事會、中介機構、投資者、新聞媒體尤為重要。利益相關方的專業素養、職業操守共同構成了防止國資流失的壁壘。
全國政協委員、中通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公勤表示,在推進國資改革的進程中,國有資產流失風險不可小覷。完善國有資產交易定價機制,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第一關,應該充分發揮資產評估在國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應促進評估立法工作,突破不同部門的利益壁壘,從根本上解決多頭管理、市場分割的行業現狀,保證資產評估質量,維護國有資產安全,防范國有資產流失。應修訂完善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業采購政策,建立良性競爭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眾環海華會計師事務所總裁石文先認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防止和杜絕國有企業負責人與個別的中介機構進行串通,購買審計和評估的結果。一定要把信用不好、受過監管部門處罰的中介機構踢出來,不讓其參與國有企業改革。要防止國有股權在出售過程中被不合理地分拆出售,或者無合理的補償設置。要堅持公平效率的原則,明確監管責任,同時,要提高監管隊伍的素質,建議持續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優化監管機構,提高監管水平。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作為推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部分,針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國企改革,國家層面正在醞釀相關政策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據預計,防止國有資產政策文件將先于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臺,并對改革中可能出現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保證國企改革順利進行。
對于國資流失情況的擔憂,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認為,國有資產流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交易性流失,就是在交易過程中不評估、低評估,隱蔽資產,這是一種不公開、不透明的流失;一種是體制性流失,與交易過程中的流失相比,體制性流失更需要給予關注。因為一個國企高管腐敗背后存在的安全、環保、質量問題,將給社會、國家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周放生告訴記者,無論是交易性流失還是體制性流失,都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資產評估很重要,尤其對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包括增資擴股等方面,這是一個法律規定必然的環節。而讓國企員工成為真正的主人,通過增量分紅,員工持股將員工利益和企業捆在一起,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楊燁 李唐寧)
編輯:王夢妍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