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投資首破千億美元 專家稱政府在替我們投
2014-09-16 14:37:00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說兩句 分享到:
李稻葵、俞敏洪等縱論破解對外投資難題
中國去年對外投資過千億美元
政府主導、國企投資仍是主流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勇 | 廈門報道
對話嘉賓
9月9日,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2.8%。這是中國直接對外投資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1000億美元意味著什么?這一成績使得中國2013年對外投資規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在2001年,中國在這一榜單上的排名尚且在30名之后。目前,雖然離第一名美國的3383.02億美元還有一定差距,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會趕上美國。
除了已經取得的成績,在政策層面,國家繼續鼓勵“走出去”,9月6日,商務部發布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規定除對我國企業在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投資實行核準管理外,其余均實行備案。業界認為,此舉意在進一步確立企業對外投資主體地位,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
然而,在規?焖偬嵘陀瓉碚呒t利釋放的同時,我國對外投資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的問題。
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方蔚透露,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中,國有企業仍然是占半壁江山,占55%,非國有經濟占比不到一半。這意味著在結構層面,政府決策的投資和國企的投資仍然占據很大比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仍需進一步確立。
在企業個體層面,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投資失敗風險依舊突出,如華為在美國就因所謂“國家安全”原因,投資遭受干擾。
9月9日,在由商務部和中央電視臺主辦、央視財經頻道承辦的2014國際投資論壇“全球投資新格局”分論壇上,來自商界與學界的多位嘉賓齊聚一堂,為破解我國對外投資難題建言獻策。
中國需要借對外投資掌握新技術
俞敏洪:相比于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我更加關心投資質量。在中國1078.4億美元的對外投資中,國企投了多少?民間資本投了多少?投入傳統產業的有多少?投入高科技或教育文化產業的有多少?我覺得這些方面的統計可能比計算投資總量更加重要。
我不懷疑再過5到10年,中國的對外投資規模跟美國持平,甚至超越美國。但是,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從投資中間收取一點投資的回報還是為了在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上面對世界產生影響力?
舉一個簡單例子,中國在國外建造了很多孔子學院,這個算是國家投資,盡管產生一定影響力,但是這樣的投資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行為。
再看美國的對外投資,比如,美國著名的大學和私立中小學,都在中國建了辦事處,同時,大家都知道美國電影業開始向中國電影業滲透并進行投資。這種從文化和教育上做的投資,產生的影響力可能比到國外買一個礦、買一個大樓或者買一個牛奶廠更加重要。
李稻葵:其實,近幾年來中國一直是對外投資大國,只不過百姓、企業感覺不深。這是因為政府在替我們投資,外管局、中投把我們的外匯儲備不斷地配置到國外資產中去,這些資產并不是公司的股票,更多的是國外稱之為固定收益或者是債券類的資產,包括各國國債。
如果把華為在美國的投資和中國去買美國國債并列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兩類投資背后的根本區別是我們對投資主體到底有沒有控制權。華為去投資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服務、控制自己的供應鏈,而我們去買美國國債,對美國是沒有任何的控制權的。所以,作為美國政府的很多決策者,他們當然希望中國的投資沒有控制權,去直接買國債。
外匯儲備的本質是中國的百姓和企業多年來經營出來的結果,是我們的儲蓄、家底。從長遠來看,家底應交給中國的企業家自主投資。
此外,美國的大規模對外投資背后是企業和資本的力量,背后是一個一個企業,跨國公司把自己的商業模式、科技能力、核心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復制。而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則更多的是吃補藥,國內缺什么就補什么。
所以,未來中國企業需要通過對外投資來獲得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
美國在華投資賺錢多,中國在美投資限制多
俞敏洪:目前,中國對外投資的行業中,商務服務業占32.7%。我本身也是在服務業當中,但是我不認為礦產金屬、土地、農業投資對于中國不重要,中國的人口結構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需要未來掌控世界性的資源,用這些資源打造中國更結實的經濟基礎。
所以,說到中國企業去國外投資,大家都說要投資到商務服務業中去,我覺得不是這樣。
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不同的領域都在尋找自己的投資方向。第一代企業家都是從做礦產、房地產或者是資源開始的,所以眼光一定都是落在這些領域中間,因為這是他們的專長。
我、馬云、李彥宏應該算第二代企業家,我們專注教育、互聯網、文化以及金融服務等軟性服務業更多。當下一代企業家成長起來的時候,他們應該會有新的投資方向。
哈利·塞亞。涸谌A南美國商會的會員中,90%以上的會員把中國視作投資環境極好的國度。
在對中國的投資中,虧損企業鳳毛麟角,大多數企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報,而且他們的投資回報周期比大多數國家都要短,所以這些公司認為中國投資環境很好。
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國家,他們用賺來的錢在中國進行再投資,即利潤再投資。2014年3月份,這個數字達到130億美金,同比增長30%。說明這些公司認為中國是未來投資方向。
目前的中國需要創新,我們希望更多美國中小企業把創新精神和創新的產品拿到中國來。
博睿:1996年,沃爾瑪在香港開了一個購物中心,現在在中國,沃爾瑪發展到了400多家店,雇員超過9萬名。沃爾瑪在中國取得的成功,代表了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榜樣。未來,我們對中國市場是非常有信心的。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的門店數量雖然排名在四五名的樣子,但收入額是最高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除了美國之外的最大的市場,同時可能跟美國相匹敵。
李稻葵:中美之間互相投資的興趣是非常之大的,美國企業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可以復制,它們需要中國市場。
然而,在中國的對外投資中,投向美國的規模僅占到總規模的2%,這個數字說明,我們企業想進入美國市場,但比較難。
美國有兩個重要行業,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行業。對于高科技行業,一方面很多高科技企業是小企業,我們企業家不太懂得跟小企業家去溝通。比如說,喬布斯在十幾歲沒有成名的時候,很難想象我們的李彥宏會去投資喬布斯的企業。
另外一個障礙更加嚴重,美國很多政治家很擔心,中國企業購買美國的科技企業,會影響他們的國家安全,甚至影響核心競爭力。
對于美國的金融行業,這是美國經濟的軟實力,比如華爾街投資銀行、信用評級公司以及相關的會計事務所,中國的企業要想投資它們很難。
所以,企業走出去,要高度關注商業之外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往往是阻礙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制約因素。比如,當地某一條法律現在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但是這個法律會變,新政府上任以后,國會一換,出了新的法律,對我們的投資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勞工關系非常重要,很多企業在國外很有競爭力,很有活力,但是勞資關系沒有處理好,往往成為致命的失誤,所以要高度關注商業之外的風險因素,仔細去把握。
編輯:于琦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