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堅定方向穩步推進
2014-07-11 08:32:00 來源:新華網 說兩句 分享到:
本報記者牛娟娟金融改革再引市場關注。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記者會上,就中國金融改革相關問題發表了看法。
周小川表示,關于利率市場化的進度時間表,社會上、金融界都還在討論。作為利率主管部門,央行有自己的時間表,這個時間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內經濟、國際經濟等外部條件來執行,但我們認為應該在兩年之內可以實現。
周小川的此次表態與今年他在“兩會”記者見面會上表述的觀點一脈相承。“兩會”期間,周小川曾表示,市場上存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力量,各種新興的業務、新興的業務方式,也都對利率市場化有推動作用。“存款利率放開是利率市場化中最后一步,我個人認為,是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
今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呼聲高,步伐亦十分穩健有力。年內,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進一步健全,貸款基礎利率(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首批340億元同業存單順利發行。此外,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3月初上海自貿區開始試水,先行取消了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
“回顧上半年,利率市場化改革整體成效很顯著,未來繼續改革的方向也是明確的。”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也要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發展及其對現狀的挑戰。”
魯政委表示,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利率市場還缺少利率錨,如偏重于短期的政策指標利率,及更著眼于長遠的中長期利率指標等。此外,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出臺。這一保障性制度的缺失,會影響相關金融產品的定價,也會影響市場對銀行的評級。因此,此項制度的出臺勢在必行。而利率市場化引發的后續市場影響也需要積極關注。
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紀敏、牛慕鴻在其共同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包括兩個維度:一是利率形成方式市場化;二是利率調控方式的市場化。《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利率市場化原則是“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其中,“放得開、形得成”強調的是利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調得了”強調的是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方式的市場化。
就此問題,周小川在10日的記者會上亦表示,在利率市場化實現之后,央行還是要通過貨幣市場的有效傳導機制,來體現央行政策利率對市場的引導作用。目前央行在準備2至3組主要管理工具。
“從周小川的表態看,管理層已對利率市場化及其影響進行了全面評估和相關準備。”來自市場的相關分析人士稱。
談到外匯市場改革時,周小川說,改革方向是明確的。希望通過改革,匯率實現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讓市場供求關系更多決定匯率,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和靈活性。“隨著這些目標的實現,央行在條件具備的條件下,會明顯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事實上,與其他領域改革相比,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步伐不可謂不快。今年以來,我國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序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的預期已經被打破,出口企業匯率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釋放。3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也是自2012年由0.5%擴大至1%之后,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再次擴大。
“人民幣波幅擴大增加了資金套利的難度,會導致部分套利需求的減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有利于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不斷優化資金配置效率,進一步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
與此同時,退出匯率干預正成為央行貨幣框架的新常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日前撰文表示,此前隨著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以及央行實施的“沖銷干預”政策,央行的外匯資產以及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不斷增長。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央行最新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5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較4月末僅增加3.61億元,這意味著匯市供求由市場自動出清,貨幣當局正在主動地退出匯率市場干預。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從2011年的月均2316億元下降到目前月均185億元,退出匯率干預正成為央行貨幣框架的新常態。
“市場化是匯率改革堅持的方向,這對企業和市場來說都是好的。”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當前中國正沿著市場化方向穩步推進匯改,最大的特征就是要讓市場供求決定匯率。這一提高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的措施適應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發展,也為正在推進的各項金融改革創造了條件。
編輯:馬天宇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