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近日,國家質檢總局披露了2017年8月沒有被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2017年8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入境貨物到達口岸接受監管環節,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食品783批、化妝品32批。
這些不合格食品來自49個國家或地區,涉及18類產品,主要是糕點餅干類、糧谷及制品類和飲料類,主要項目是未獲檢驗檢疫準入、食品添加劑超標和品質不合格。不合格化妝品來自8個國家或地區,主要是發用、特殊功能和膚用化妝品,主要問題包括證書不合格、標簽不合格和貨證不符。對以上不合格食品化妝品,檢驗檢疫部門在口岸都已退運或銷毀,未予準入。
關于這一話題,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研究會會長邱寶昌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雙十一”臨近,很多消費者會購買很多東西,您會向消費者提出哪些建議?
邱寶昌:“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能說‘雙十一’來了就蠢蠢欲動,買了一些可能無法及時消費的或者本來就不需要的商品。另外,目前我們商品的質量服務也達到了一定高度,(消費者)不要過分的相信洋品牌,包括奶粉。國產奶制品在很多方面的指標可能比國外還要高,所以我們的食品企業以及消費品的生產加工企業在依法生產、依法銷售的情況下,要依法大力宣傳我們的商品和服務,要讓國人有信心選擇我們的商品和服務。因為很多人在外面買的東西并不比我們在國內買的商品好,有些食品到了口岸,有的被查封,有的被銷毀,有的被退單,這就恰恰證明了我們的產品質量在提升,我們的監管部門都在認真的抓質量建設。但是盡管它們很努力,我們也不可能保證商品質量的問題不會出現,但是我們會做的越來越好,所以消費者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國外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