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攤薄”了消費者實際銀行理財收益?
2014-11-09 16:0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導讀】消費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終到手的收益并沒有說明書上描繪的那么多,是什么“攤薄”了消費者的實際理財收益?
央廣網財經北京11月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每次去銀行買理財的時候都需要填寫很多單子。但是,除了簽字之外,我們幾乎沒有仔細看過這厚厚一沓資料。
其實,在理財產品銷售中,夸大收益、掩蓋風險的行為屢見不鮮,消費者因為買理財產品而發生糾紛的事件也不斷出現。那么,如果看懂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快速識別風險、保障資金和收益安全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周勇、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胡鋼。
經濟之聲: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一直很火爆,無論是銷售規模還是收益都是節節高升。我們在銀行選擇產品時候,既要考慮它的收益,又要考慮他背后的投資風險,還要結合流動性的要求選擇產品期限。但每次在銀行買理財的時都需要填寫很多單子。除了簽字幾乎沒有仔細看過這厚厚一沓資料。那么,是否每一個字都要去閱讀?還是只需要要抓住幾個重點就可以了?
周勇:我的建議,既然做投資,是把錢往外拿的,一定是每個字都要看的,現在之所以不看,一個原因是以前銀行里的理財產品,沒有出現過到期還不上款的情況,它就存在一個剛性兌付,所以大家覺得沒問題.但是應該仔細看,看它資金投到什么地方,看它比如說結構當中,比如說債券,占多少,同業理財,同業存款占多少,還有沒有信托等等,然后我要看他們的比例是多少,因為這樣就能算一下它未來的風險有多高。
經濟之聲:胡鋼律師您覺得,以你個人的經歷,日常有一些投資者到你這來投訴咨詢等,你怎么看?
胡鋼:對于投資理財這種相關的合同文本,首要要向相關的銷售人員確定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保本,是否剛性絕對保本,這是非常重要一點,然后是這種所謂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是銀行發行的,銀行僅僅作為一個代銷員,它只是一個渠道,這個也很關鍵。因為銀行的信用和普通投資公司的信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同時要特別注意,那些合同文本里面的黑體字部分,如果你不明白,確實要向營銷顧問問清楚。同時不僅包括這種銀行理財產品,還有其他現實生活中都要碰到這種標準格式合同,應該怎么處理?首先從法律上來說,有這么一個原則,就是所謂標準合同,有可能成為霸王條款。
編輯:于琦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