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目前,疫情對經濟增長和宏觀政策的擾動已在逐步消退,但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仍不容忽視。特別是,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目前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四五”期間,金融領域的重點任務有哪些?助力經濟平穩運行,貨幣政策接下來如何發力?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面,重點是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
截圖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都對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作出重要部署,為做好“十四五”時期金融工作特別是中央銀行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來,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陳雨露: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任務是,按照黨的十九大明確的戰略部署,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在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方面,工作的重點是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同時,我們還會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建立制度化的貨幣政策溝通機制,有效管理和引導預期。當然,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會進一步深化,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通過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傳導更加順暢,引導金融資源更多配置至小微、民營企業。
在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方面,工作的重點是要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在全球得到廣泛實踐,成為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主要組成部分,我國較早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探索。“十四五”期間,針對金融創新發展和金融風險演變特點,人民銀行會繼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逐步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納入宏觀審慎管理,重點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與金融基礎設施監管的統籌監管。此外,我們會繼續推動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不斷補齊制度短板,減少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在應對和處置金融風險時,我們會要求進一步壓實股東、各類債權人和地方政府責任,與金融監管部門共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近年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但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下一步,在建立現代金融體系,增強金融普惠性方面,人民銀行會有哪些新舉措?
陳雨露:“十四五”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時期,也是我們建立現代金融體系的關鍵時期。人民銀行將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持續推動建設現代金融體系,進一步打通金融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更好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支持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一是要建立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方面,重點是要以強化公司治理為核心,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方面,要從完善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縣域金融機構法人地位總體穩定,保持金融體系完整性,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政策性金融改革方面,我們會在前期改革成果基礎上繼續推進,實施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分賬管理,提升支持國家戰略的能力。我們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和支持民營金融機構規范創新發展。
二是要發展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我們會繼續改善融資結構,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通過消除歧視、降低門檻,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使各類市場主體能夠以可負擔的成本獲得參與金融活動的公平機會。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十四五”期間,我們需要建立金融科技規范發展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提升金融普惠性、便利性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完善現代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對金融基礎設施服務的便捷性、聯通性、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需要綜合統籌規劃金融業綜合統計、反洗錢以及金融市場登記托管、清算結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礎設施,優化結構布局,統一監管標準,確保安全高效運行。為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我們要繼續推動境內外各類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適應金融雙向開放的金融基礎設施管理體系。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此,人民銀行將開展哪些新的探索?
陳雨露: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民銀行會同其他金融監管部門集中宣布了50多條對外開放措施,不僅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還取消了企業征信、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為實現我國高水平開放、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作出重要的努力。新形勢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加快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是對標國際高水平,加快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的同時,要更加注重金融風險防控,盡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使監管能力和開放水平相適應。
二是順應市場需求,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管理國際化貨幣的能力。人民幣自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以來,已被正式賦予全球公共物品屬性。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將增加儲備貨幣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平衡和穩定。
三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優化和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金融業開放不僅有利于自身競爭力和效率的提升,也將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務業支持實體經濟的效能,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四是繼續加強金融對外交往與合作。我們會繼續堅持負責任大國定位,加強貨幣政策國際協調,不將匯率工具化,不搞以鄰為壑的競爭性貶值。 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我們將發揮金融業開放的支持作用,通過推動本幣使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長期穩定的資金融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