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創辦的團結香港基金27日發表最新一份公共政策倡議報告,建議香港重新啟動大型填海工程,以長遠解決土地供應短缺問題,中短期而言,則建議以公私合營模式釋放私人土地儲備。
報告估算,香港未來30年總房屋單位需求約為126萬個,合共需要超過9000公頃的土地,而目前已落實、正規劃或咨詢中的項目涉及約5300公頃土地,無法滿足迫切而龐大的土地需求。
報告指,目前香港僅有6%為填海土地,而新加坡的填海地超過20%,澳門的填海地則超過總面積的60%。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便沒有再推行任何大型填海計劃,而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東涌新市鎮后,香港自2000年起也再沒有新市鎮發展,最新的洪水橋新市鎮整體完成在2023年以后。
報告提出多個填海選址及擴展方案,包括在長洲南填海逾2000公頃興建人工島,以及在蒲臺島、南丫島西、屯門、將軍澳區進行填海擴建等。
基金副總干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表示,香港過去發展與填海造地密不可分,但近年的填海工程幾近停頓,認為是時候讓社會重新考慮是否重啟填海計劃。
基金高級研究員曾維謙表示,報告所提填海建議所需的財政支出和完成時間因暫無詳細研究無法估算,但指填海造價和填海規模之間并沒有直線對應關系,由于土地成本等因素有的大規模填海的效益可能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