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2月18日消息(記者堯遙 通訊員周嵐)望城區是湖南省長沙市近年來人口增長最快的新城區,常住流動人口25萬,接近全區總人口的30%。當前,大量疊加的返崗復工人員使得這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疫情發生后,長沙市望城區堅持把防疫作為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早”字當頭,精準聚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要求,將其細化成18條執行細則,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在與病毒的抗擊中爭取主動,持續深入推進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目前,全區連續9天未新增確診病例,接受醫學觀察人員連續14天下降。
六個“早發現” 織牢基層一張網
疫情發生后,望城區委、區政府快速響應,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緊急啟動各項防控應急預案,以高規格組織領導、快速度摸清底數、嚴措施防控疫情,落實“六個早發現”機制。“六個早發現”即街鎮村社區發現,企業單位聯動發現,發熱藥物購買發現,發熱門診初篩發現,定點醫院排查發現,核酸檢測精準發現。
“街鎮、村(社區)的一線阻擊是第一個‘觀察哨’,要切實發揮它們的一線阻擊作用。”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提出明確思路,開展全覆蓋、地毯式摸排,做到全覆蓋、無盲區、無死角,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動仗。
春節過后,隨著返工潮的到來,目前每天返回望城的人員達5000余人,還有20多萬人即將返回。對此,望城區果斷調整工作機制,建立了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類管控、數據支撐、快速反應的工作機制,在單位、小區、樓棟等公共場所設立2000余個監測點,對每一名進入人員特別是外地返望人員開展體溫監測。
關口前移、力量下沉。望城廣泛發動鎮村和區直干部、基層黨員、志愿者、物管員、樓棟長等沉入村社,堅守一線。2萬多人身穿紅馬甲,由鎮街書記、“小巷總理”統一指揮調度,全面打好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人民戰爭。同時,公安、數據中心等部門利用數據分析,每天向村(社區)推送返望人員數據,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探照眼”作用。
“13個人的大家庭,在發現1例疑似病例后,幸虧24小時內緊急處置到位,才避免了疫情擴散,不然后果難以想象。”談及疑似病例張某,月亮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郭榮輝表示,“從發現、報告疑似病例,到啟動調查、整棟72戶和其他一般接觸人員全部居家隔離,再到張某檢測、確診、轉診,這么多措施都及時落實到位,才確保了小區近萬名居民的安全。”
在企業、工地、車站和商業體,緊急研發企業員工健康監測系統,每個地方設立一名健康檢測員,做到防疫與生產兩手抓;在藥店、門診部、醫務室和衛生室,開展發熱藥品購藥實名登記,對疑似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在發熱門診,完成疑似病例初篩;在定點醫院,組織專家討論研判,識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一個個“觀察哨所”,一道道“火眼金睛”,織密了望城發現疫情的“天羅地網”。
如何識別病例是防疫工作的一大難點。從1月30日起,望城對有臨床癥狀人員、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湖北返望人員等重點對象開展核酸檢測篩查。目前,核酸篩查采樣速度已得到大幅提升。望城區衛健局黨組副書記陳澤軍介紹,如今一天時間有能力檢測篩查2000多人,“接下來核酸檢測篩查將建立常態機制,每天實現動態清零,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檢測。”
五個“早報告” 信息收集不延誤
人人都是“情報員”,處處都有“情報站”。望城實施個人、企業(單位)、藥店、醫療機構、街鎮、村(社區)五個層面的早報告機制,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匯集各級防疫指揮部門,形成完整的工作閉環。
“五個早報告”,即個人第一時間通過二維碼或向所在村(社區)和企業單位報告個人信息和異常情況;企業單位第一時間向村(社區)和街鎮報告,一小時內向園區和主管部門報告;藥店對購買退燒藥物或有發燒、咳嗽癥狀人員第一時間向村(社區)和街鎮報告;未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接診可疑癥狀人員,第一時間就近引導轉診至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檢查,對無法排除疑似的第一時間向疾控中心報告,并專車轉至區人民醫院;街鎮和社區向指揮部第一時間報告疑似情況、一天一報一般異常情況。“五個早報告”樹起了五道“防火墻”,確保信息第一時間摸得上來。
“回望城的前一天,就收到了報告行程的微信,回到小區門口就有人提醒要報告情況!”從武漢返鄉的橋驛鎮村民鄧先生說,有疫情高發地區接觸史就該早報告早防范,“對自己和他人都好,絕不能抱僥幸心理。”
“規定了時間,有明確的指向部門,員工一看就懂,也知道第一時間報告的重要性。”湖南金龍集團總裁毛冰花說,企業在復工之前,通過視頻會議將“四早18條”納入員工返崗的“第一課”和“必修課”,看好企業安全生產的這條防線。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聚集。2月9日起,望城推出“返望來望人員信息登記表”二維碼,自主通過微信申報人數近1.3萬人,占復工總人數的近四分之一。
望城經開區下沉348名防疫聯絡員,協助開復工企業把“四早18條”落實到位。目前,返程返崗、復工復產迅速升溫。截至2月16日,全區復產企業1196家,其中“四上”企業455家,返崗人員到崗53509人,未出現疑似和確診病例。
四個“早隔離” 切斷疫情傳播鏈
望城區緊扣“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個關鍵,針對疑似病例和重點人群,堅持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醫院隔離“四個早隔離”,形成分級分層隔離體系,切斷傳播鏈。
望城區衛生健康局局長劉迎秋稱,流行病學調查組(以下簡稱流調組)立下“軍令狀”:“不講條件,不找借口,24小時之內務必完成流調確定隔離對象。”劉迎秋介紹,流調組工作主要是掌握患者的個人基本情況、發病情況、行動軌跡等,是組織聯防聯控工作協調、信息來源的必要條件。
望城區衛健局、疾控、街鎮等聯合成立流調工作組,堅持快速響應,關口前移,一旦明確疑似病例,1小時內展開流調,24小時完成調查,流調后密切接觸者立即隔離,能夠提前一小時隔離就提前一小時,千方百計減少傳播風險。
“富基樓盤有一住戶出現發燒咳嗽現象,年前他曾帶著小孩去過武漢探親。”黃都港社區上報的信息引起了望城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高度關注。15分鐘后,隔離警戒線旋即架設,醫務人員火速到達,提取樣本、送檢篩查……各項措施緊鑼密鼓。
檢查結果出來,夫妻確診,必須馬上隔離治療;孩子多次核酸檢測陰性,尚且安全,但作為密切接觸者,必須定點隔離進行醫學觀察14天。可孩子無人照料,望城區婦聯發出了“愛心媽媽招募令”。短短30分鐘,就有29個“媽媽”踴躍報名……
針對有居家隔離條件的疫區來望人員及確診病例的一般接觸者、其他可能接觸者,望城嚴格落實“四包一”居家隔離,即一名黨政干部、一名社區干部、一名民警、一名醫務人員。2月5日,居家隔離機制再次升級,對2月3日后湖北武漢返望人員、可疑癥狀人員,實行“一包一”工作機制,確保管理責任上肩。
金山橋街道的曾女士說,隔離期間街道干部和醫護人員每天都會上門:“很暖心,政府考慮十分周到,有專人購買物資、上門收取垃圾、醫生定時測溫消毒。”
對于疑似病例,一律醫院隔離,由120專車轉送,執行醫學標準。對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無居家隔離條件的疫區來望人員,望城實行集中隔離,開放定點服務場所,嚴格防止交叉感染。
三個“早治療” 確保救治有實效
望城區建立三級診療機制,落實快捷診斷、及時轉診、定點救治“三個早治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確診、第一時間轉診,打通救治患者的快速通道。截至目前,全區已有多名確診病例治愈出院。
“患者咳嗽、發熱住院一天,未見明顯好轉。所住區域年前有武漢返鄉人員,但無明確接觸史,請專家組介入!”2月1日上午,專家組接到茶亭鎮中心衛生院的請求后,立即將患者轉運到望城區人民醫院。30分鐘后,結合患者影像資料和流行病學史,專家組診斷為其右肺感染,由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收治。
時間就是生命。望城緊急抽調十余個診療科目的22名專家,組成聯合醫療專家團隊,加強區級臨床診斷組的信息溝通,保證會商機制暢通,做到快速會診。針對可疑癥狀人員,實行遠程化、快捷化會診,30分鐘內可完成會診,確定診療方案。
早一點介入、早一點治療,患者就多一份康復的希望。望城區120急救中心專車專人24小時輪崗值守待命,會診結束立即按病癥輕重分類轉診。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從發現、報告、會診到轉診至區人民醫院和格塘隔離病區不超過1小時;確診病例從核酸檢測確定陽性到轉診至市級定點醫院一般在24小時內完成。
望城還整合調動全區資源,3天完成格塘衛生院專業化改造,打造望城版“小湯山”。選派35名醫護尖兵,綜合運用中西結合的方法進行預防和治療,并與上級定點醫院建立快速聯動、遠程指導機制,確保收治人員治療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