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和稟賦資源,通過規范管理措施、科學調控水質、優化養殖技術等方法大力發展水產養殖,走出一條水產養殖助力人民群眾發家致富的新路徑。
冬季,正是水產品收獲的黃金季,零陵區各地魚等特色水產陸續豐收、搶“鮮”上市,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凸顯成效。
近日,在零陵區南津渡街道香零山村50畝的青水魚養殖基地,當地村民們正在忙著捕撈進入成熟期的青水魚。一條條大青魚鮮活肥美,在村民手中活蹦亂跳,經過挑選的青水魚陸續入筐、過秤、裝車,現場呈現出一幅繁忙而喜悅的豐收畫面。
永州市零陵區青水魚養殖基地(唐高翔 攝)
青水魚養殖是將養殖對象圈養在特制的圈養桶內,殘餌、糞便等下沉聚集下方排污管口,經排污水泵抽排至分離塔,沉淀分離后的固態廢物可資源化再利用,上清液再經人工處理后回原池重復利用,從而實現養殖廢棄物的“零排放”。
“這種高密度圈養水產養殖方法,相比傳統養殖,其水資源消耗節省75%,畝產量可提升到4-5噸,單產和單位水面利潤率是散養池塘的2-5倍,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香零山村村支書、主任胡昌平介紹,該村的50畝青水魚養殖年產值達200萬元,為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零陵區不斷加大對水產養殖設施生產能力提升改造,通過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水產養殖用藥減量、水產種業質量提升、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五大行動”,有效保護水環境、提升生態質量,推動全區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該區紀委監委還充分發揮“室組地”和“村務監督月例會”神經末梢作用,強化對項目招標和政策落實的監督。2024年,該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4.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預計達到1.8萬噸以上,現有規模養殖主體374家,工廠化養殖主體8家,工廠化養殖面積達45345立方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全區漁業監管力度,確保平常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水產品質量安全,加大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執行從魚苗到成魚銷售全過程檢疫、抽查、抽檢,確保我區漁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零陵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海明表示。(蔣素琴 唐高翔)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