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涉企政務服務全程代辦、啟動“拆圍透綠”工程、集中供養困境兒童……近年來,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探索打造民生實事“七張名片”,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幸福生活觸手可及。央廣網湖南頻道推出《民生溫度 情暖漢壽》系列報道,記錄這場民生行動繪出的“幸福圖景”。
央廣網常德4月5日消息(記者黃珂嵐)隨著城市的更新和發展,不少小區逐漸“變老”:基礎設施缺乏、公共空間不足、庭院道路破損嚴重……這是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不少老舊小區此前的真實寫照。
“圍墻拆除了,相鄰的院子變成了一個大家庭,安心又舒適!”“以前家中總是漏水,管網嚴重老化,改造后各類問題都解決了”“路面全都變成柏油道路,房子粉刷得像新的一樣,之前亂搭亂建的棚房全部拆除了,環境好了很多”……貨棧小區內,正在拉家常的居民開心地向記者分享近年來小區發生的變化。
改造后的貨棧小區(央廣網記者黃珂嵐 攝)
近年來,漢壽縣老舊小區迎來全面升級,以“三建三拆”為抓手,以打造“美好社區”為單元,以創建“十五分鐘生活圈”為目標,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要開展了屋面止漏、雨污分流、強弱電入地、電梯加裝、電動車充電棚、地面硬化等改造工作,讓老舊小區改造修“氣質”、塑“顏值”。
記者走進西竺山商場片區,煥然一新的樓棟外立面及寬闊平整的路面讓人心情舒暢,新規劃的停車位上車輛有序停放,居民悠閑地在小區運動休憩,一派愜意舒適的生活場景。
“我們按照‘小區合片區、片區合街區’的改造思路,拆除了飲食宿舍、貨棧宿舍兩個相鄰不相通小區間的圍墻、違章搭建,對生活功能區進行重造!睗h壽縣住保中心老舊小區改造服務部部長潘永強介紹。
改造后的南星路片區(央廣網記者黃珂嵐 攝)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既能提升城市品質,又能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增進民生福祉!霸诟脑爝^程中,我們主要在‘拆、改、增’上做文章!迸擞缽娬f。
因建成年代久遠,受歷史遺留等客觀因素影響,漢壽縣老舊小區私自搭建雜屋、占用樓梯間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小區間隔圍墻較多,使得小區與小區之間“腸梗阻”。改造之前通過拆除圍墻、違章建筑及已經失去使用功能的開水房、自行車棚等,進一步釋放空間,使小區之間連通、貫通,為實施片區化改造騰出空間。
此外,漢壽縣所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注重居民參與,改造方案多輪征詢群眾意見,“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民主決策,改造內容都是群眾所想、所盼、所急、所愿,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自發全程參與、支持、監管小區改造工作。“以居民意見為基礎,確保基礎類改造應改盡改,特別是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屋面漏水、外墻滲漏、排水不暢、出行不便等問題,進行優先改造!迸擞缽娬f。
同時,根據小區實際情況,漢壽縣通過增設或連通小區綠地公園、社區書吧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適老化改造、新增籃球場、氣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場、智慧播報及監控系統、垃圾分類設施、小區文化角、健身器材、電動車充電設施等,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
“小區環境越來越美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 在此住了幾十年的劉阿姨高興地說。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環境,暖的是民心。以真心回應民生需求,用實干提升百姓幸福感,漢壽各老舊小區實現從“憂居”到“優居”的華麗蝶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