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3月31日消息(記者黃珂嵐)湘南大地,春潮涌動。3月30日,2025年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永州專場)在永州市冷水灘區舉行。

近年來,永州市積極融入國家開放戰略,錨定“向南向海向外”發展方向,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產業轉移,在承接規模、產業層級和發展質量上實現跨越式提升。近三年,全市共承接投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811個,其中大灣區投資占比過半,制造業項目608個,占比75%,年均遞增15%;湘商回歸新注冊項目426個,到位資金1553億元。

永州城區(央廣網發 永州市委宣傳部 供圖)

“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升級”

走進湖南豐輝電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有序運轉,直流電機、無刷電機等產品源源不斷下線。這家從東莞轉移而來的企業,其無刷直流電機已占據全國按摩器材電機市場的龍頭地位。

“江華的勞動力和土地租金更便宜,而且當地電機配套齊全,運輸成本也更低。”該公司負責人表示,2024年,豐輝電機產值突破了3.5億元,較轉移前實現翻番。

江華瑤族自治縣的蛻變堪稱傳奇:這個曾經的電機產業“空白縣”,如今集聚了162家大灣區電機產業鏈企業,智能小家電電機占據全省90%以上市場份額。全國每10個電機中就有1.2個產自永州,“中國電機之城”聲名鵲起。

2025年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永州專場)舉行(央廣網記者黃珂嵐 攝)

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為永州“轉”來了新機遇、新動能。

雙牌圍繞竹木加工特色產業,建成竹木產業智能科技園,吸引多家沿海企業入駐;東安每年30萬把高端吉他遠銷歐美,成為全國三大吉他制造基地;藍山縣深耕皮具箱包產業,成為全國“九大皮具箱包生產基地”之一;祁陽做大做強紡織產業鏈,是全國最大雨傘布生產基地……  

通過差異化發展策略,全市構建起“一主一特”產業格局,培育6大千億產業集群,省級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在承接中升級,在升級中超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在這片熱土上加速崛起。

“永州溫度”催生“發展速度”

在新田縣,總投資百億元的魯麗木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個由中國500強企業投資的重大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用數月時間。“永州的誠意打動了我們。”該企業負責人感慨道。當地政府不僅跨越千里送樣檢測,更將桿線遷移任務的工期壓縮三分之二,創造了項目落地的“永州速度”。

活動當天,25個項目現場簽約(央廣網發 活動主辦方 供圖)

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永州將招商引資視為“一號工程”,構建“線上永投資+線下永商薈”聯動平臺,推行“一把手”上門招商、資源稟賦招商等新模式,推動招商從“拼優惠”向“拼生態”轉變。依托“米”字形鐵路網、“井”字形高速網,永州加速構建開放通道,獲評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園區建設同步發力,永州經開區躋身“國家隊”,百億園區達10個,省級高新區增至5個。近三年,園區新引進投資2億元以上項目447個,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4%,畝均稅收年均提升16.5%。

永州視營商環境為發展生命線,推出降本增效15條“硬措施”,深化“一照通”改革,打造“永周到”幫代辦品牌。近三年,全市減稅降費退稅超30億元,服務項目提速65%以上,實有經營主體年均增長12.3%。法治護企、政企交流等舉措讓“投資永州”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我們將以最好環境、最優服務,與各位投資者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永州市委書記朱洪武表示。站在新起點,這座湘南古城將緊抓住產業轉移新機遇,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轉移新高地。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