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邵陽3月28日消息(記者楊清 通訊員鄒小艷)“以前總為教育孩子犯愁,現在家門口就有專業指導,還能參加親子活動,真是解決了大問題!”在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汽車站街道百壽亭社區“清合力·鄰聚”黨群服務站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現場,居民鄭大姐的感慨道出了群眾心聲。前幾日,這場由街道與區婦聯聯合開展的“向陽花”行動,正是汽車站街道創新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該街道以雙清區“清合力”黨建品牌為引領,打造“鄰聚”黨群服務項目,構建起“黨建引領聚合力,服務群眾零距離”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聚合力,共建治理新格局

一直以來,汽車站街道以“清合力”品牌為引領,構建“1+5+N”聯建架構,整合社區、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及“三長”隊伍,形成條塊聯動的治理體系,5大聯建組可聯動N個區內資源。

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社區黨委牽頭,聯合機關單位爭取政策支持,企業提供資金與技術,社會組織負責協調居民意見,“三長”隊伍挨家挨戶宣傳改造方案,成功推動小區基礎設施更新,曾經破舊的小區舊貌換新顏。吸納45家聯點單位、企事業單位作為“紅色合伙人”,建立“吹哨報到”機制。

通過社區“點單-派單-接單”模式,聯動區委組織部、文旅局等單位打造“微黨課”“非遺課堂”,協同醫院、高校等開展義診、招聘、法律咨詢等12類服務,全年解決需求300余項。聚焦“一老一幼”建成6大功能服務空間,集成便民服務、暖心驛站等7類功能。推出“清合力·鄰聚”16個特色項目,涵蓋紅色影院、夢想課堂等內容,實現服務資源“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

服務群眾“零距離”,創新治理新模式

在汽車站街道百壽亭社區,因院落下水道反復堵塞,小組長了解情況后,召集居民代表在議事亭討論,通過議事矩陣向社區反映,社區遂聯系區直部門協商處理,一周的功夫就完成了下水道改造。

汽車站街道百壽亭社區文明實踐站(央廣網發 鄒小艷 攝)

近年來,該街道打造標準化黨群服務陣地,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組建“35+124+642”三級“三長”隊伍,建立“鄰聚力”議事矩陣,通過議事亭協商解決路燈安裝、業委會選舉等治理難題。同時依托黨群服務站整合多方治理力量,設立便民服務亭配備20余種應急設備,開展反詐宣傳、義剪縫紉等公益服務。

建立“微心愿”清單,全年開展環境整治、技能培訓等27場志愿活動。獨居的李奶奶希望有人幫忙打掃衛生,社區將她的微心愿發布后,志愿者們很快上門服務,讓李奶奶的家干凈整潔。

街道還組建幸福鄰里志愿服務隊、銀齡先鋒隊等7支隊伍,推動資源下沉。2024年累計開展健康義診、普法講解等服務920人次,惠及全齡段居民。

樂居睦鄰聚人心,共享和諧新風氣

“社區為我們這些老人考慮周到,服務完善,住在這里我很安心,我要為社區的工作點贊。”家住汽車站街道百壽亭社區92歲高齡老人廖中榮說道。

近年來,汽車站街道以黨建引領這根“針”,串起基層治理“千條線”,聚焦老年群體差異化需求,創新服務載體,召開“共建議事會”。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權益,社區通過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和上門宣傳反電詐活動,為老年人實現幸福晚年,享受和諧家居提供了有效保障。

社區居民下象棋(央廣網發 鄒小艷 攝)

同時該街道升級服務站為“共享客廳”,兼具社交、會議、娛樂功能,促進居民從“生人”變“主人”。張大姐為了孩子上學租住在社區,人生地不熟,自從有了共享客廳,她經常來參加活動,結識了許多鄰居,如今已完全融入社區生活。

培育“鄰文化”生態。舉辦棋牌、手工活動20余場。組建夕陽紅歌舞團等文體隊伍,年節期間開展文藝匯演、全民閱讀活動,參與居民超920人次。構建全齡友好圈,開設“祖孫課堂”“親子工作坊”等三代同堂學習項目,形成“老帶新、鄰幫鄰”文化鏈,實現便民服務、文化傳承雙提升。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