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27日,部分訪談嘉賓來到湖北日報全媒體演播室接受采訪。左一為主持人楊康,左二起分別為劉新池、呂文艷、王遠鶴、王清華。(記者 柯皓 攝)
圖為神農架大九湖濕地。(資料圖片 記者 梅濤 攝)
圖為夜幕中的東湖綠道流光溢彩。(資料圖片 記者 梅濤 攝)
圖為岸線整治后的武漢長江二橋至二七長江大橋沿線江灘。(資料圖片 記者 梅濤 攝)
直播嘉賓
呂文艷代表:省環保廳廳長
劉新池代表:省林業廳廳長
王遠鶴代表:咸寧市市長
王清華代表:武漢市江夏區委書記
大會訪談
石玉華代表:通山縣委書記
鄭德安代表:老河口市委書記
姚輝代表: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院副院長
武鳳霞代表:十堰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副站長
湖北,千湖之省,山清水秀。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湖北“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綠滿荊楚美如畫,水光山色與人親”的美麗家園。
如何深入推進生態建設,使我們的家園藍天長駐、青山長在、碧水長流?湖北日報、湖北日報客戶端、湖北日報網、湖北日報官微邀請部分黨代表進行了全媒體采訪。
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之路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主持人:湖北是長江干線流經最長的省份。黨代會報告提出“狠抓長江生態保護,實施長江生態環境重大修復工程”,如何認識其重大意義?
呂文艷:這充分體現了湖北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堅定不移的落實。湖北擁有長江岸線1061公里,加強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要通過嚴格保護制度,嚴把準入關口,嚴控排放總量,嚴肅責任追究,強化流域治理,力促水質改善,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永續利用。
王遠鶴:報告把長江生態大保護提到新高度,體現了湖北堅定不移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之路、筑牢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底色的責任擔當。
咸寧擁有長江岸線130多公里,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我們將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用好綠色資源“富礦”,全力以赴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強化長江水資源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把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二是加強產業轉型,實現生態保護新跨越;三是加強生態修復,推進八大重點工程建設;四是完善管理機制,推進環保體制改革。
主動擔當生態建設“國家隊”重任
在四大山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主持人:黨代會報告提出,“支持在環梁子湖區域建立湖泊治理國家示范區”“支持在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深化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湖北如何抓好落實,勇當生態建設的“國家隊”?
王清華:武漢市江夏區占梁子湖水域面積三分之二。“支持在環梁子湖區域建立湖泊治理國家示范區”寫進黨代會報告,令人振奮。做好示范區創建工作,應當努力實現“五個聯動”:一是省市區街村五級聯動。五級是一個責任鏈條,任何一個鏈條出了問題,整個責任鏈條就會掉鏈子;二是環梁子湖地區的武漢、鄂州、咸寧、黃石四市聯動;三是湖島岸三個區域的聯動,統籌整個梁子湖流域3000余平方公里的湖島岸流域系統;四是政府、社會、專家三方聯動,各方面齊抓共管;五是行政、法律、經濟三種手段的聯動。加強人大立法,促進梁子湖保護和治理。在經濟手段上,加大生態補償力度。
石玉華:報告提出“支持在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通山縣地處幕阜山區,看到報告后備受鼓舞。落實這一重大決策部署,要遵循“一個原則”,即開發與保護并重;堅持“兩輪驅動”,圍繞試驗區創建,一手抓規劃引領,一手抓制度建設;守牢“三條紅線”,在生態工程建設、環境問題整治、自然資源開發等方面從嚴把關,夯實基礎。
姚輝:“深化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被寫進黨代會報告,必將極大地推動神農架生態保護。深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應該緊緊圍繞“權責劃分更加明晰、功能區域深度優化、稀缺資源科學保護、資源管理更加高效、保護成果縱深延展、社區發展持續和諧”六大改革目標,堅持分級分區、扁平管理,早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建設美麗湖北實現綠色繁榮
“綠滿荊楚”沒有休止符
主持人: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我省三年綠滿荊楚行動,成就斐然。下一步如何加強林業生態建設?
劉新池:綠色是生態文明的底色。2013年以來,我省統籌推進荒山造林、鄉村綠化、生態景觀林帶等七大工程,同步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共完成人工造林1470.2萬畝,封山育林492.4萬畝,中幼林撫育2455萬畝,綠滿荊楚行動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1.2%,提高了2.8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3.65億立方米,增加了0.52億立方米。
我們將從四個方面繼續護綠增綠。一是推進國土綠化,不斷優化生態格局,讓群眾身邊增綠,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湖北;二是加強資源管理,堅守生態紅線,把綠滿荊楚的成果管理好;三是推進綠色產業,實現綠色繁榮,助推精準扶貧;四是深化林業改革,完善林業治理體系。
鄭德安:老河口堅持多途徑增綠、多元化覆綠、多模式添綠、多層次鋪綠,4年實現人工造林3.65萬畝,道路綠化732公里。發展“綠色銀行”,必須堅持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綠色發展活力。通過資源產業化夯實綠色資本,多元化投入做大綠色資產,創新管養模式保障綠化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推進綠色廊道、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打造生態綠色城市。
守好守牢“三大紅線”
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
主持人: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生態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和河(湖)長制。如何解讀這“三大紅線”?
呂文艷:構建“三大紅線”,是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三大紅線”,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湖北實際抓落實的具體實踐。
生態功能保障基線,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態空間,包括禁止開發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對維護自然生態系統服務、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具有關鍵作用,為人居安全提供生態保障,為協調區域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環境質量安全底線,是維護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質量需求的安全線,包括環境質量達標紅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紅線和環境風險管理紅線。要求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等均符合國家標準,保障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糧食、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健康。
自然資源利用上線,是促進資源能源的節約,保障能源、土地、水等資源安全利用和高效利用不應突破的最高限值。既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同時也要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我們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的要求,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石玉華:“三大紅線”是對環境保護的硬性要求,是制度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創新舉措,是基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遵循。“三大紅線”一定要守好、守牢,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武鳳霞:守好三大紅線,關鍵是落實責任。報告中提出,推進“治污水、凈湖水、保江水、促節水”工程,消除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水體黑臭現象,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如何落實?一要制定出臺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規定和考核辦法,構建大環保工作格局;二要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及中遠期目標,劃定水污染防治工作路線圖,形成獎優罰劣的長效工作機制。
生態省建設全面推進
2014年,湖北啟動創建全國“生態省”試點。近年來,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縣、4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和22個國家級生態村,創建8個省級生態縣、304個省級生態鄉鎮和2922個省級生態村。
十堰、鄂州市梁子湖區、武漢市蔡甸區納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全省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區79個,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5.73%。
文稿:記者 楊宏斌 王馨 翟興波 陳鵬
主持: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