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3月29日消息(記者鄧子依)3月28日,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舉辦的2025年“創響荊楚·創新策源”媒體交流會議上獲悉,截至今年2月底,湖北省財政科技支出71.65億元、同比增長55.46%;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033.48億元、同比增長40.52%,整體呈現開局快、起步穩、勢頭好的發展態勢,2025年湖北省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首季“開門紅”。

媒體交流會現場(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今年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以“新年第一會”“新春第一會”召開2025年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與全面部署。湖北省科技廳也組織召開了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推動創新體系“強核”、創新力量“筑峰”、科研攻關“攻堅”、產研一體“融合”、科技改革“突破”等五大行動落實,推動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開門好”。

在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方面,湖北省科技廳持續推進實施光谷科創大走廊100項重點科創項目,做強“一城一廊”核心承載區。同時,湖北省科技廳還組織襄陽市、宜昌市制定了省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和協同創新工作方案,加快打造“漢襄宜”科技創新“金三角”,并啟動編制了“十五五”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強研究設計,描繪建設藍圖。

此外,湖北省科技廳積極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優化重組后的在鄂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44家。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設施建筑工程基本完工,總金額3131.3萬元的3個國家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獲批。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首創8英寸硅基氮極性氮化鎵襯底、12英寸先進封裝工藝平臺通線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也隨著湖北實驗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動”不斷涌現。

今年以來,湖北省科技廳滾動推進“61020”全鏈條攻關,制定了科技創新成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并部署成果培育、遴選、融合“三大行動”,推動攻克6項基礎研究難題、突破10項關鍵核心技術、產出20個標志性產品。今年一季度,湖北省科技廳完成了激光、光通信、工業母機、合成生物等20個重點產業創新圖譜編制工作,并明確集成電路、工業軟件、智能終端等32個重點領域年度攻關方向。

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湖北省通過上線高校專區,導入金融資源等措施,進一步推動科創供應鏈平臺擴容提質。目前,該平臺已入駐企業6.7萬家,完成供需匹配超1.4萬項。同時,湖北省科技廳也開展了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出臺《湖北省概念驗證中心管理暫行辦法》,啟動科技成果轉化“融合惠轉”行動,持續打通成果轉化卡點堵點,并修訂出臺《湖北省創新型產業集群管理辦法》,強化集群動態管理,新認定(備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眾創空間29家。

在系統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方面,湖北省科技廳對200余項省級現行有效科技相關政策開展了梳理評估,并會同教育部門啟動“71020”高校學科創新體系建設,支持7所左右高校進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10個省屬高校學科進入全國“雙一流”學科、面向“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每年培育建設20個特色優勢學科。此外,為培養和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湖北省實施了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并出臺《湖北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實施辦法》,在構建知識價值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同時,進一步滿足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