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改進型洗衣機
改進型冰激凌冷藏器
24日,“發明的精神·哈格利博物館與圖書館藏19世紀美國專利模型展”在長江文明館開幕。該展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寧方剛介紹,舉辦這個展覽的目的,就是要學習借鑒西方國家在鼓勵發明創造、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創新創業方面的先進經驗,深刻思考發明的精神、創造的意義和專利的價值。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根基。
本次展覽的62件19世紀美國專利模型均為哈格利博物館與圖書館館藏,包括發動機、交通運輸、采掘工業、印刷業、輕工業、衣食住行6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19世紀美國在各領域的技術發展和發明創造。
100多年前的冰激凌機長什么樣
眾多展品中,兩件發明專利模型格外受人關注。一件是1877年發明的“改進型冰激凌冷藏器”。美國當時的冰激凌機改進需求很大。這件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冷藏器向一個方向移動,攪拌器同時向相反方向移動,從而提高制作效率。
另一件是1871年發明的“改進型洗衣機”,它和現在的洗衣機“長”得很不一樣,但工作原理相似,搖動曲柄,衣服在盛滿肥皂水的桶中的“洗衣板”上不斷轉動,就像如今的滾筒洗衣機。
人們印象中,證明發明權利的都是專利證書,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發明專利模型?主辦方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美國當時要求專利申請人同時提交專利說明文件和專利模型,主要是因為當時負責審核專利的人員,無法僅通過說明書和圖紙去理解專利的原理。同時,專利申請人為了給審核人員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會請專業工匠來打造精美的模型。這使得這些專利模型兼具了實用性和藝術價值。
本次展覽還展出了一份1797年簽署的美國第一個專利的證書,專利的內容是“從海鹽和海帶中提取礦物堿并制鉀鹽的改良方法”。
神童、作家和農民都有“發明夢”
獨具特點的專利制度為美國早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創造活力,當時的美國,實驗和發明十分興盛。
這在本次展覽中可見一斑。辛普森原是一位機械師,但是在188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他把職業一欄填為“發明者”。辛普森對自己角色的描述表明了19世紀美國社會的重要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自己定義為專業發明者。
值得一提的是,參展的62件專利模型,發明創造者絕大部分來自普通百姓,而非專業人士或者科學家。展出的一件“改進型制繩器”模型,其發明團隊中就有一位農民,他叫科利爾,該項發明是用來制作各種尺寸的繩子。
在眾多專利的發明者中,有一位“神童”惹人注意。基德爾在年僅15歲時就因改進旋轉式蒸汽機獲得了人生第一項專利。在其一生中,他獲得了印刷機、打字機和汽車方面的多項專利。讓人更稱奇的是,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對印刷業新發明的商業潛力非常著迷,只可惜他的決策能力不如他的寫作能力,他在一項稱為“佩奇排字機”的新型雕版術的發明投資中失敗。
正值暑假,不少在園博園游玩的學生也聞訊前來參觀這個展覽。育才小學二年級的雷之曜幾乎每件展品都仔細看完,他說大部分都能看懂,自己喜歡科學探究,媽媽還給他買了一套兒童化學實驗器材。有一次他為了配出可樂的味道,將檸檬酸、高錳酸鈉、橄欖油等混合,結果發生了小意外,液體劇烈濺出。
常青樹實驗學校一年級的段沁卓說,學校里有“創客夢工場”,她平時就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做手工,她做過帶滑輪可以搬東西的小道具。
復興中國創造基因推動國家蓬勃發展
“創新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意識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19世紀興起發明創造的熱潮,給美國經濟帶來了蓬勃的活力和源源不斷進步的動力,為美國打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門。這個展覽為引導我國全社會提高創新意識,加強專利保護意識,推動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一個借鑒。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寧方剛說,通過這個展覽,我們一定能夠對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發明創造的歷史,先民們諸多的偉大發明深刻影響了歷史進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今天,我們大力弘揚發明的精神,就是要激發民眾的創新熱情,讓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中國創造的基因、機制和動力悄然復興,把成果變成財富,讓知識產生價值,推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鼓勵發明創造保護專利權益
美國早期的技術主要都是從英國引進的,但美國很快調整了科技發展戰略,由引進轉為獨創。適時頒布了專利法,鼓勵和支持科技發明。1831年,美國人麥考密克發明了第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著名科學發明家愛迪生相繼發明了電燈、電動機、發電站技術。1860年,美國發明并推廣了先進的貝塞默煉鋼法,極大地提高了鋼鐵工業的效率,到19世紀末美國的鋼鐵產量已達到3000多萬噸,1916年,美國的鐵路總里程達到40萬公里,成為世界上鐵路線最長的國家。
馬賽說,美國建國不久就頒布專利保護法案,不僅鼓勵發明創造,還保護發明者的權益。專利不僅能夠很好地保護這份權益,還能夠鼓勵發明者分享他們的成果。自1776年建國后,1790年該國首部專利法出臺,該法案設立了“實用技術促進委員會”,由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3人組成,負責專利審查,專利法案對專利申請需要提交的文件作出了初步要求,即專利說明書、專利圖示和專利模型。1793年,專利的授予改為注冊制。1802年,美國成立了專利局,至1867年美國專利局就已經通過了13000多項專利。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熱情
馬賽表示,美國對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有助于激發社會公眾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潛能,有助于構建科技傳播與成果轉化的良性運營模式。
當年,美國申請專利費只有英國專利費的5%,以確保任何發明人都有財力申請專利;不要求專利人實踐自己的專利;專利在授權時向社會公開技術;明確規定專利權的許可和轉讓。大量有技術創新天賦的無產者受益于美國的專利制度,出現了職業發明家。1885年美國人均專利申請數達到英國的4倍,85%的專利被轉化為商品,推動美國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