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民警檔案:樊孝才,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二級警督警銜,現為鄭州市公安局大學路分局五里堡社區社區民警。老樊自從1981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一直扎根社區,做了35年的“片兒警”。
老樊叫樊孝才,今年59歲,從入警的第一天算起,到今天已經做了整整35年的“片兒警”。35年來,老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穿梭于大雜院和居民樓中,見證著這個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守護著轄區群眾的平安福祉。在老樊工作的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他,每當走進社區,大人小孩都會親切地喊老樊、樊警官或者是樊爺爺,這個時候老樊布滿皺紋的臉上總是笑的跟一朵花兒似的。“干了這么多年的社區民警,我對社區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我就心滿意足了。”
老樊說,當年他第一次下社區時拿彈弓打他的頑皮小男孩,現在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他第一次幫教過的小陳,現在成了一家企業的大老板;他第一次在社區救助過的貧困學生,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說起轄區那些事兒,老樊如數家珍,也非常自豪,畢竟他把自己的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社區,而在社區里也到處有他的故事,有他的“老樊工作法”……
“老樊工作法”之化解矛盾調糾紛,成立社區“小法庭”
老樊管過不少的社區樓院,雖然每個樓院的治安問題各有特點,但日常中遇見最多的事兒都一樣,那就是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都說小社區,大社會,小小的社區中什么樣的矛盾糾紛都會有,但是不管大小事咱一個理字擺中間,誰是誰非大家心中都有數,”老樊說,作為社區民警必須得會化解矛盾糾紛,把各種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而解決問題必須得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公平公正憑良心處理,否則你不但處理不好問題,還會失去威信。
老樊正是靠著他的理解在經年累月的工作中漸漸積累了在群眾中的威信,他還創造性地在轄區成立了一個社區“小法庭”,并組建起一個小小的人民調解員隊伍。這個社區“小法庭”就設在他的警務室,調解員隊伍中既有退了休的老局長、老民警、老工會干部,還有現任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主任等。隨著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的增多,社區“小法庭”在轄區群眾心目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現在社區居民的大小糾紛、矛盾都愿意在這里解決。
今年年3月,大學路分局五里堡社區內一居民小區的10多家鄰路洋房的業主,以來往車輛的噪音影響休息為由向開發商和物業提出訴求:將洋房區域用鐵網或圍墻圍起來,與小區內其他住戶分隔開,且道路也只對洋房業主開放。這件事情通過業主QQ群被小區的其他業主們知道后,紛紛提出激烈抗議,甚至形成了業主之間的一大焦點矛盾,鄰里糾紛劍拔弩張。老樊知道情況后,隨即動員社區“小法庭”的全部力量介入,在物業和矛盾雙方的業主三方之間進行調解。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協調,三方達成一致:由物業在臨街洋房的旁邊植種隔音綠化帶、在小區內實行單行等方式解決問題!
“別看這個事不大,但是涉及到幾乎所有業主的利益,如果處理不好,不僅社區物業會管理不好,也會制造出很多矛盾,甚至是沖突,這次多虧樊警官和社區小法庭了,”該小區的物業經理張某感激地說。
對于自己打造的社區“小法庭”,老樊說他在不斷摸索中總結了很多經驗,現在他將轄區內多發的矛盾糾紛化解分類,并形成了聯合調解、現場調解、分流調解等多種針對社區民調的工作法,及時將社區內發生的各類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僅去年一年時間,五里堡社區通過“小法庭”解決的矛盾糾紛就有50多起。群眾都說,社區“小法庭”雖小,但它能堅持公平正義,能稱稱東家、量量西戶,還給大家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
“老樊工作法”之群防群治有方法,成立居民自治樓院
老樊管理的五里堡社區內有很多雜居樓院,無人管理,且出租房屋較多。“前幾年轄區的幾個樓院發案率高,鄰里之間也相互猜疑,治安狀況復雜,”老樊介紹說,為了改善這幾個雜居樓院的治安狀況,他每天晚上加班加點,從宣傳、走訪、征求意見、召開會議到協調資金,挨家挨戶見人就說成立居民自治樓院的好處。
他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成立了第一個居民自治樓院,不過居民自治樓院自成立以來治安防范效果很好,幾個樓院里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侵財類事件。看到效果明顯,老樊趁熱打鐵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把管轄的棉紡東路上其它四個大雜院樓院都實行了居民自制。
五里堡社區的居民自治樓院初成規模后,老樊又開始“折騰”,他讓這五個居民自治樓院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居民自治委員會,發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自治的管理中來。這樣一來,原本又臟又亂的幾個大雜院現在形成了一套有序的自治模式:樓院都封閉了,大門都有人看了,環境又干凈又整潔,到了案件高發的時間段,還有人專門在那里巡邏。治安搞上去了,群防群治實現了,小區居民心齊了,鄰里之間的猜忌消除了,這幾個原本高發案的大雜院基本上實現零發案。
“其實社區警務工作沒啥訣竅,咱都生活在社區中,只要肯用點心、下點力、跑點腿,沒啥解決不了的事情。”老樊輕描淡寫地說。
“老樊工作法”之流動人員管理辦法多,將心比心感動轄區各族群眾
老樊管理的五里堡社區位于鄭州市大學路、金水路、建設路、棉紡路等幾條主干道的交叉結合部位,醫院、學校、居民樓眾多,36條公交線路在此交匯,便利的交通環境吸引來了很多流動人員在此暫住,治安狀況復雜。“暫住人口中包括有少數民族的,外國的留學生,務工的,看病的等等,人員復雜且流動性強,管理難度較大。”
老樊說,如何管理好這些流動人口很重要,而且還得尊重少數民族及外國留學人員的習俗和信仰。他先根據各類流動人員的工作分類和居住場所進行登記,然后由社區民警牽頭,組織房東、鄰居、網格樓長、社區工作人員等力量組成社區工作小組,定期對流動人員進行走訪,動態掌握他們的流動信息,以便及時掌握轄區的治安動態。針對有語言溝通障礙的少數民族兄弟,老樊主動和他們交朋友,通過幫助給他們辦理暫住證、辦理手機卡、幫小孩看病等等,解決他們的生活實際困難。時間一久,轄區內的外來流動、暫住人口也都認識了老樊,大事小事都會主動去咨詢他。“將心比心嘛!大家相互信任后就成了朋友,他們的居住場所變動了、經營的攤位換地方了,都會告訴我,甚至回家探親都會給我打個招呼!”老樊說。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正在休息的老樊突然接到一個轄區居住的少數民族群眾的求助電話,該男子說他的家人從新疆過來看他,剛到車站,人生地不熟,語言交流也有困難,希望社區民警能幫助他接一下自己的家人。接到求助后,老樊立刻穿衣起床,帶著轄區的這名少數民族兄弟去車站接人。接到人后,他又帶著他們找地方吃飯,隨后又在轄區為他們安排住宿的地方。第一次來鄭州的少數民族兄弟看到這么熱心的鄭州警察,一個個為老樊豎起了大拇指。
快要退休的老樊每天上班都是精神抖擻,走在社區樓院里,很少有人能看出他是個即將退休的老人,用老樊的話說就是他骨子里喜歡這份工作,只要一天不退休,他就像第一天上班一樣充滿激情。問起他有什么想法時,這個即將退休的老“片兒警”不假思索地說:“我的想法就是只想當一個好‘片兒警’。”(通訊員 王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