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思:低齡留學歸國無法和父母溝通
2013-12-16 11:46 來源:新聞晚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在眾多父母一腔熱血并不惜一切代價投身于送子女出國留學大潮的同時,猛然間,他們發現,這些孩子在經過多年的國外學習和生活,無論在觀念還是言行上,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越來越顯困難和疏離。他們可以很干脆地回絕父母邀請一起會親訪友的要求,并理所當然地表示,別人都沒有權利干涉和占有他們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也可以告知父母,在國外的學習和交友情況除非他們主動說出,否則不要刨根問底,“逼迫”他們說明,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和權力……大部分在十來歲或更小就出國留學的孩子,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自身權益和自由有著強烈的保護欲望,這對于完全土生土長的大部分中國父母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由此,圍繞著中西方文化差異,父母和孩子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多年辛苦
換來女兒的無言以對
出國留學對于現在的孩子和父母來說,早就不再是無法觸及的神話,每年高達幾十萬的留學大軍,把這一高端領域變成大多數望子成龍父母對孩子培養的最佳捷徑之一。只是,原本的美好愿望和辛勤付出,卻換來孩子們的漠視和疏離,這讓父母們感到痛心和無奈。
白領靜文告訴記者,女兒從初三就去美國留學,因為無法陪讀,女兒剛去美國,在親戚家住了一段時間后便開始獨立生活。最初女兒還和她電話視頻頻繁,后來,女兒越來越少和她談起美國的學習生活,即使有說,也只是寥寥數語。當初之所以決定送女兒出國求學,是覺得從小做班干部的女兒,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社交能力,能有機會出國留學,對學業和個人素質的培養及歷練都是一個上佳的選擇。但沒想到,原本與她“親密無間”的女兒,如今卻因為她多問或多說幾句就會覺得厭煩,甚至在微博中寫下這樣的文字:我媽媽一直在跟我說話,難道她認為我很想跟她交流嗎?靜文說,當看到女兒的微博,她的內心極度失落和難過。她突然發現,已然長大的女兒,留學數年,增長的不僅是知識和年齡,還有與她之間的距離和隔閡。去年,大學二年級的女兒戀愛了,男孩也是留學生。女兒戀愛她很高興,也很想了解男孩的情況,各種詢問在所難免。面對她的各種提問,女兒只是一句“我不會讓自己吃虧的”就再無下文。她多次試圖與女兒溝通,尋找曾經母女間的親近和感情,但女兒的冷靜反應和回答,總讓她無所適從。其實女兒的這種變化她早就有所察覺。剛去美國的第一年,女兒對她的依賴處處顯示,電話不斷,多說一句都會感到開心。女兒曾告訴她,那時,聽到她的聲音就會有種安全感和溫暖。美國學校與國內不同的上課形式,讓學生間很難建立起長久融洽的同學關系。而且,大部分西方孩子很少會主動與她們交流,即使她們主動,對方也只是禮貌而客氣地就事論事,之后,依然保持距離。久而久之,她也不再主動,漸漸習慣一個人的生活、處事,學會自己獨立。這種無論從心理還是精神上被強迫長大的過程,讓她也漸漸淡漠了親情,由內而外透著的冷靜和理性,讓她變成今天媽媽眼中的“陌生人”。女兒對于她的感情,只有在機場接送的瞬間有所體現。
當初一心想讓女兒出去歷練的靜文,如今不知該慶幸曾經的決定還是悔不當初。
編輯:耿倩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