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緊緊依靠結構性改革和科技創新,推動新動能加快成長……”
回望2016年,中國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呈現新氣象——
前沿突破,高而不“冷”
“2016年,我國互聯網行業收入增長超過40%。”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透露。
觀察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兩個最直觀的數據——4G用戶數和寬帶用戶數。截至2016年11月,4G用戶達7.3億戶,月增約2000萬戶;寬帶用戶接近3億戶,網絡技術設施日趨完善,速率上去了,資費下來了,老百姓用得起了。
數據背后,是中國“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科技重大專項十年磨一劍,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接連實現從第一代空白到2G跟隨、3G突破、4G并跑的“三級跳”。
“5G時代,我們希望通過專項的努力,到2020年在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上成為全球領跑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對此信心滿滿。
如果說,移動通信“三級跳”是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那么跳動中國“芯”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蟬聯全球超算桂冠,則是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堅持自主創新的生動案例。
每秒12.5億億次!中國“神威”1分鐘的計算能力相當于全球人用計算器不間斷算32年。這位“算盤王國”的新“神算子”已在天氣氣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諸多應用領域一展身手。更為重要的是,它突破國外封鎖,實現了包括處理器在內的核心部件的國產化。
2016,中國科技上天入海,頂天立地。
——中秋之夜,天宮二號粲然升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刷新中國人在太空逗留時間新紀錄。
——探索浩瀚宇宙,中國人永不止步。11月3日,“中國大運載”直刺云霄,為探月、探火等深空探測搭建新“天梯”。
——我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成功首潛;自主遙控潛水器“海斗號”下潛及作業深度達10767米,標志我國深海科考進入萬米時代。
2016,中國科技惠及民生,高而不“冷”。
中國科學家率先揭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體細胞模式。中國“金鳳凰”和“藍海豚”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交會而過,創高鐵領域新的“世界第一”。復方丹參滴丸成為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隨機、雙盲、大規模試驗的復方中藥,有望躋身國際臨床一線用藥……
強基健骨,“源頭”支撐
根據最新統計,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政預算投入248.66億元,比2015年增長11.87%。與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占比逐年增加同步的是,我國在物理、生命科學、材料等領域的原始創新獲得國際同行“點贊”——
在量子研究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張強團隊首次驗證城域網絡進行量子隱形傳態的技術可行性,為可擴展量子網絡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在新材料方面,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液態金屬“能跑”“會跳”“載物前行”等特性;在生命科學前沿,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團隊揭示中縫背核神經元跟獎賞的關系,為開發治療抑郁和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藥物提供新方向……
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田剛看來,我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逐步從“仰視”向“平視”演進。
“中國科研的變化日新月異。”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施揚尤其對中國科研的年輕力量表示肯定。他認為,原創基礎研究正迎來“井噴時代”。關鍵靠人,中國應當給有潛質的人才力度更大的持續性支持。
政策紅利,厚植“土壤”
2016年,給科研人員“松綁”,促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更加接地氣。
——科技成果更好轉化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方案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一起,形成法律條款、配套細則、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部曲”,旨在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花錢”更靈活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出臺,提出下放預算調劑權限;科研項目實施期間,年度剩余資金可以結轉下年使用;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等。
——知識創富更受尊重了。《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通過穩定提高基本工資、加大績效工資分配激勵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等激勵措施。
“十三五”元年,中國科技界盛大聚首——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性“相遇”。
這是科學技術的春天,也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吹響。科技界的國之棟梁作先鋒、再出發,匯聚起科技創造明日中國的澎湃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