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大決策,在自貿區建設理論和實踐方面實現了創新與突破,豐富了十八大以來黨的治國理政實踐,為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提升自貿區建設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是新時期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必然要求。”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多,自貿區建設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首先,經濟全球化深刻調整。其次,新興大國走向國際治理前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此外,全球經貿體系面臨重構。李光輝指出,從這些情況看,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規則體系,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能力,拓展我國發展利益。
從國內發展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更加迫切。首先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發展動力需要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自貿區建設將為發展動能轉換和質量效益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其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通過高水平自貿區建設,有利于引進先進制度安排,倒逼國內關鍵環節改革。此外是拓展外部利益空間的需要。“構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有利于從制度和規則層面,形成對外合作的良好環境,不斷拓展我國戰略空間。”李光輝表示。
自貿區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過去5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方針指引下,我國自貿區建設取得了重大實踐成就。”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首先,拓展了我國經濟發展新空間。通過簽署自貿協定,與自貿伙伴實現比WTO水平更高的相互開放,使我國市場與自貿伙伴市場深度融合,為我國對外貿易投資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合作環境。2016年,我國已經簽署協定的自貿區經濟規模占全球的10.3%,加上自身14.9%的份額,已形成占世界經濟25.2%的大市場。2016年,我國已經簽署協定的自貿區對外貿易覆蓋率達到38.8%,利用外資覆蓋率達到76.5%,對外投資覆蓋率達到60.3%,自貿伙伴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進口來源地和投資合作對象。
其次,形成了自貿區戰略新布局。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我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戰略布局日益清晰。“一帶一路”方面,我國已簽署協定的20個國家,12個位于“一帶一路”沿線。2014年以來簽署或生效的中瑞、中韓、中格自貿協定,使我國自貿區網絡布局延伸到歐洲、東北亞、歐亞地區。
第三,推動邊境后開放取得新突破。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積極參與新議題談判的新思路。在此期間達成的中韓、中澳等自貿協定,涵蓋了環境、知識產權、競爭政策、電子商務、經濟合作、透明度等大量國內規制議題。
此外,引領全球自貿區發展新方向。我國成功與韓國、澳大利亞等大體量經濟體達成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RCEP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區域性自貿協定談判,在全球自貿區建設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我國在自貿區建設實踐中提出的開放包容、平衡互惠等合作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我國提出的電子商務、全球價值鏈、規制合作、經濟合作等“中國方案”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議題。
5年來,在自貿區建設過程中,我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合理借鑒西方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益經驗,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自貿區理論創新成果。李光輝告訴記者,5年來我國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的理論創新。一是形成基于自貿區的對外開放新模式,豐富了我國對外開放理論內涵。二是打造基于自貿區的全球治理新載體,提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話語權。三是構建基于自貿區的經濟外交新平臺,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四是樹立基于自貿區的開放安全觀,實現了對外開放與風險防范的有機統一。五是倡導基于自貿區的包容發展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自貿區建設形成有效經驗
“我國在自由貿易區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建設經驗。”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梁艷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特別是做到了四個“始終堅持”。
首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重視頂層設計。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多次為我國自貿區建設明確方向,做出部署,不斷完善自貿區建設的頂層設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作出明確指示,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隨后,國務院出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系統性提出我國自貿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建設目標、戰略布局與主要任務。正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自貿區戰略抓住重點、有的放矢,戰略意圖和路線圖日益清晰,推進有序,實現了自貿區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突破。
其次,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貿區建設標準。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產業發展情況的變化,順應國際經貿規則的發展趨勢,我國新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不斷探索創新實踐模式,逐漸增加了對新規則議題的討論,并且采納了更高的開放標準;另一方面,對于簽署時間較早的自貿協定,我們也順時應勢、與時俱進,通過簽署《補充協議》或商談自貿協定升級版的方式,對自貿協定進行補充完善和調整升級,使其更加順應兩國經貿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三,始終堅持自主開放,把握好對外開放力度和節奏。我國在自貿區開放進程方面呈現先行先試、由點及面、梯度開放、循序漸進的特點。在開放對象上,我國采取了先發展中國家、后發達國家的開放次序;在開放產業上,優先開放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對較為弱勢的產業給予適當保護,安排一定的過渡期;在規則領域,優先對標符合我國發展利益的新規則新理念,對有一定風險但與我國發展方向相一致的規則謹慎評估。
最后,始終堅持內外統籌,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互動。我國通過鼓勵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如在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采取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在北京市開展金融、旅游、醫療等服務業領域對外資開放試點,在濟南等地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點等,在國內率先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了對內試驗與對外自貿區談判相結合的新方式,為對外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