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經相關部門努力,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已全面恢復或提升發電量、用電量、儲能、智慧燈桿、綠色交通等示范區規劃指標,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嘉賓將享受到更加綠色的盛會。
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所在地和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核心區域,東嶼島既是國際對話的窗口,也是中國踐行“雙碳”目標的陣地之一。自2022年啟動建設以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通過系統性改造與技術創新,成為全球熱帶地區近零碳發展的標桿案例。
去年10月,超強臺風“潭美”重創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為助力臺風“潭美”侵襲后的受災地區迅速恢復發展,切實做好論壇年會保障工作,當年12月起,海南省住建廳牽頭聯合18家省直廳局以及瓊海市人民政府,匯聚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力量,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博鰲災后環境整治與風貌提升工作,博鰲近零碳示范區迅速恢復。
據悉,示范區全年可生產綠電約3200萬度,遠超示范區每年約1700萬度的用電需求,余電上網并儲備負碳資源7720噸/年。“作為我國首個近零碳項目,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項目入選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為全國因地制宜完善城市更新,提供了‘零碳’改造方法和經驗。”參與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建設的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綠色交通方面,瓊海市出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交通管理規定》,逐步完善接駁設施、停車場等,積極探索城市區域內綠色交通轉型,提升綠色出行品質。當地正通過建立綠色交通等規范高效的示范區管理機制,高標準打造近零碳示范樣板。
記者還了解到,為持續推廣“綠色辦會”理念,營造會議期間的低碳氛圍,同時增加趣味性和互動體驗,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現場專門設立了“綠動創趣坊”低碳體驗展區,通過“互動式氣候體感游戲”“減碳騎行”“瓦楞紙手作”等體驗環節帶領參會嘉賓奔赴低碳新風尚。(陳子儀)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