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活水 春色滿田園

   1880萬元的能量有多大?文昌的答案是:撬動社會資本2.2億元一塊投入創建美麗鄉村57個。這其中,有25個通過了省級評星考核,評星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四兩如何撥千斤?文昌發揮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依靠小財政撬動社會大資本,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從文昌市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去年文昌全市實際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38億元,其中近2.2億元來自社會各類投資。

   筑巢引鳳 挖掘鄉村潛力

   河流環村走、石徑通幽林、磚砌的花壇、竹瓦修建的涼亭……潭牛鎮大廟村美麗宜人的鄉村景色,讓人一見傾心。日前,海南日報記者來到大廟村時,潭牛鎮鎮長邢艷正在一處修建中的民宅里,與投資人李鵬討論庭院的設計風格。

   邢艷提出:“民宿設計一定要保留當地傳統民居的特色。”

   “沒錯,我們還計劃將其中一座廳堂裝飾成展示館,深入挖掘和植入瓊北特別是文昌地區的鄉土文化元素。”李鵬回答。

   邢艷介紹,大廟村已經獲評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今年計劃創建五星級美麗鄉村。在創建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資金大部分依靠企業投入,政府主要是做好服務引導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工作,例如做好水、電、路等“五網”設施建設,引導村民保護好人居和生態環境等。

   “鄉村的資源很豐富,做好基礎設施和溝通協調等服務,相當于‘筑巢引鳳’,可以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深入挖掘鄉村發展潛力。”邢艷透露,大廟村獲取的財政投入不過百余萬元,但截至目前,企業投資已遠遠超過1000萬元,建成運營的文昌雞特色餐廳和“鹿飲溪”精品民宿,為大廟村帶來了一撥撥游客,部分村民跟著轉型,吃上了“旅游飯”。

   以獎代補 調動村民熱情

   “看,滿池蓮花開了,鄉村越來越漂亮,農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日前,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文昌市抱羅鎮排坡村時,村民小組長許振浪高興地領著記者參觀村里的紫睡蓮種植基地。

   為創建美麗鄉村,今年以來,排坡村村民在當地鄉賢許正端等人的帶動下,自發籌集資金200多萬元,用于村內道路硬化、綠化、亮化,還建起了村文化室、排球場等文化休閑設施。5月下旬,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指導下,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頭近40畝撂荒地種上了紫睡蓮。

   “文昌民風淳樸,村民有建設家鄉的熱情。”來自省委統戰部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付強告訴記者,常住人口僅200余人的排坡村,建設美麗鄉村籌資捐款時,竟有500多人響應,其中許多是外出華僑,大家通過網絡得知家鄉變化,紛紛慷慨解囊。

   在排坡村,每逢有集體項目開工,村民都自發前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村民小組長許振浪就曾多次開出自家的拖拉機,無償提供服務;老黨員許振明也和年輕人一起,一磚一瓦修建涼亭。

   為充分發揮鄉賢帶頭人作用,提升村民創建美麗鄉村內生動力,文昌市級財政除安排每個鎮美麗鄉村建設啟動資金30萬元外,還設立了獎勵基金,以獎代補的方式,撬動各類社會投資。

   “村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建設主體。以獎代補的方式有利于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也讓有限的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發揮更大效益。”文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因地制宜 培育產業引擎

   位于昌灑鎮的白土村,過去由于貧窮,民間曾流傳著“嫁女不嫁白土村”的說法。然而,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在白土村看到的景象是:椰林環抱的村莊里,一列列嶄新的特色民宅整齊劃一,數十輛私家汽車停靠在樹蔭底下;休閑活動小廣場上,打排球的年輕后生讓整個村莊充滿了活力。2018年底,這里被評為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為了美麗而美麗,發展好產業,持續穩定增收,才是長久之計。”白土村黨支部書記邢福旺告訴記者,過去白土村之所以窮,主要是因為產業單一、交通等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村民務農幾乎沒有什么收入。但是近年來,隨著月亮灣起步區開發建設,文昌濱海旅游公路穿村而過,白土村的區位優勢和環境資源優勢漸顯,當地村民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同時謀劃特色鄉村旅游業,生活越過越美。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鄉村持續健康發展,白土村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建立了重大事項民主協商運行機制,將月亮灣片區開發征地賠償款的30%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該村種植椰林1300多畝,同時利用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契機,引進合作企業,擬共同打造新型農家樂項目,建設集休閑娛樂、田園觀光、鄉村民宿、特色餐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盤活鄉村閑置資源,培育產業引擎——這是文昌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經驗之一。”文昌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洪忠師說。

   據悉,2016年至2018年底,文昌全市累計整合、吸引各類資金達4.21億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成功創建83個美麗鄉村,其中五星級2個、三星級16個、一星級19個。(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