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母親看病買藥、供孩子讀書上學,加上必要的生活開銷……瓊山區大坡鎮新瑞村委會的林書勝家曾長期陷入困境。
如今,借助該鎮“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的扶貧新舉措,經過自身努力,一家人最終告別了貧困,不僅住上了新房,孩子學費也不用再愁,日子越來越紅火。
放棄“等靠要”實現脫貧
林書勝今年50歲,老母親癱瘓在床多年,在家務農的妻子每天要照料老人,夫妻倆靠種植胡椒和金桔養活一大家人。前些年,由于三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多,加上缺乏生產資金和生產技術,家庭一直陷入貧困。為了自己的孩子,林書勝放棄“等靠要”思想,除了更努力地打散工、搞種植,平時一有時間還主動去聽農業知識講座,以積累種植、養殖知識。
2016年,為響應大坡鎮委鎮政府的扶貧項目,林書勝將政府幫扶的17只黑山羊全部入股王峰種養專業合作社。2017年年底,林書勝領到了分紅13000元,再加上家庭種植胡椒收入的3000多元,最終實現了脫貧。
2017年,家庭收入逐漸寬裕后,林書勝決定修建房子,并根據政策,申領了2萬多元幫扶款。如今的林書勝家,大女兒已經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二女兒在讀中專,小兒子也在鎮上讀中學,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現在生活好多了,有了積蓄,家里房子也蓋好了。”林書勝告訴記者,日子雖然好了,但今后會更加努力的付出,用實際行動感謝政府的幫扶,回饋社會。
扶貧新舉措養出紅利
胡椒是大坡鎮居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年產值達2.6億元。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鎮委鎮政府找準定位,挖掘特色農產品,通過合作社經營管理,帶動周邊村莊農戶積極發展養殖黑山羊,促進農業結構向生態化轉型。而海口王峰種養專業合作社為該鎮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2016年,在鎮委鎮政府、合作社與貧困戶的共同努力下,大坡鎮扶貧新舉措——“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應運而生,由鎮政府利用扶貧資金購買山羊入股王峰種養專業合作社。其中,2016年,利用扶貧資金57.8萬元,購買289只山羊入股合作社;2017年,利用扶貧資金72.6萬元,購買242只山羊入股合作社;2018年,利用扶貧資金7.3萬元,購買24只山羊入股合作社。
三年來,大坡鎮政府共統籌幫扶資金137.7萬元,幫貧困戶購買555只黑山羊入股合作社,惠及貧困人口110人,人均幫扶投入1.25萬元,實現分紅63.6525萬元,真正做到養出紅利,種出效益,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走出生態循環致富路
在脫貧攻堅中,產業支撐更有助于實現脫貧不返貧,而其中良好技術支持又至關重要。據介紹,海口王峰種養專業合作社現建有羊舍2100平方米(5個羊舍),年存欄量650只,最大存欄達1000只。在大坡鎮扶貧新舉措——“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中,由合作社聯系、聘請種養專家授課,對農戶進行養殖與種植技術的指導。如此以來,農戶有了技術,加上科學管理,真正走出了“羊糞+胡椒(果蔬)”生態循環模式致富路,進而持續增加農民的收入,確保脫貧不返貧。
借助海口王峰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為大坡鎮脫貧攻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讓農戶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對此,該合作社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帶領更多種植戶加入到合作社,一同增收,一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