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是第八個“國際HPV知曉日”,由國際乳頭瘤病毒學會發起,旨在提高公眾對HPV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宮頸癌的預防與消除。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海南醫院|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婦保科科長曾詳麗表示,HPV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通過疫苗接種、定期篩查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HPV相關疾病的發生。

高危型HPV是宮頸癌發生的“正主”

“目前約有200種HPV病毒,高危型HPV是宮頸癌發生的‘正主’。”曾詳麗介紹,HPV即人乳頭瘤病毒,是雙鏈環狀DNA病毒。HPV病毒的家族有眾多成員,根據致癌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其感染還可引起肛門、生殖器、口腔及喉嚨等其他部位病變。與宮頸癌發生密切相關的HPV病毒主要有16、18、31、33、45型,其中16型在宮頸癌患者的檢出率高達50%。低危型HPV感染可致生殖器疣或其他良性病變。

HPV病毒對外界抵抗力相對較強,在體外,受到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會影響其活性,耐寒不耐熱,在干燥環境中可存活較長時間,低溫可使病毒保持感染性。

曾詳麗提醒,HPV感染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性生活過早、多性伴、多孕多產、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可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促進HPVDNA整合到人體基因組,從而促使宮頸病變惡性轉化)、營養不良、不良衛生習慣、保健意識缺乏不愿意接受宮頸癌篩查等。

宮頸癌可預防和治療

曾詳麗介紹,HPV的傳染源是患者及攜帶病毒者,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一是性接觸:這也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二是間接傳播:密切接觸,如共用浴巾、毛巾、馬桶坐便器等。三是母嬰傳播:嬰兒通過孕婦產道密切接觸。

有性生活的女性終身至少發生1次HPV感染的概率為80%,但絕大多數HPV感染為無癥狀的一過性感染。超過80%的感染可在6~24個月被機體清除。如果持續感染,則進展為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或癌的風險性變高。從HPV感染發展到宮頸癌,一般經歷25~30年。

宮頸癌是目前人類所有癌癥中,唯一可以通過早期預防和治療消滅的癌癥。女性通過盡早注射HPV疫苗,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可預防宮頸癌發生。(盧智子)

編輯:付美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