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冬小麥進入春管關鍵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29萬畝冬小麥陸續返青,當地搶抓農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開展田間管護,為糧食穩產豐收夯實基礎。
連日來,在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的麥田里,多架植保無人機憑借精準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按照設定好的航線在麥田上空勻速飛行。螺旋槳旋轉產生的強大氣流,將混合著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的藥水均勻地噴灑到每一株麥苗上。
合作社負責人黃曉松說:“利用植保無人機作業可以對飛行高度、速度、噴藥量等參數進行精準調控,有效避免了漏噴和重噴,讓藥劑均勻覆蓋每一寸麥田。”同時,使用無人機作業還能有效減少農藥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望都縣植保無人機正在噴藥(孫威 攝)
黃曉松指著田間林立著的各式智能監測設備介紹,春管期間,合作社還利用農業智慧管理平臺,實時采集氣象、苗情、墑情等信息,并迅速傳輸到農業智慧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將信息轉化為直觀的農業信息圖譜,從而實現農作物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的自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管理。這些高科技手段讓小麥春管變得更加高效、精準。
望都縣農技人員正在指導小麥田間管理技術(栗志安 攝)
據悉,望都縣農業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對植保無人機飛手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同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并通過推廣示范等方式,鼓勵農戶采用無人機進行春管作業。
望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巍說:“作為傳統農業縣和糧食主產縣,我們通過推廣智能農機裝備和北斗導航精準作業技術,從科學春管到病蟲害防治,再到智慧云平臺的田間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在科技的助力下煥發出新的活力,讓農民實現節本增效的同時,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近年來,望都縣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持續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普及推廣科技化種植手段,不斷完善水肥一體化等農業基礎設施,積極引進符合本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在全縣推廣,為全縣冬小麥的豐產增收和糧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楊鋒 栗志安)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