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企業復工復產、農民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階段。防疫和扶貧,一個與病魔較量,一個與貧窮斗爭,都是在和時間賽跑。連日來,河北多地農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強化貧困群體精準幫扶,用實際行動消除疫情引發的經濟“倒春寒”。

  足不出戶學本領

  “衡水地處平原地帶,土質松軟,適合種植金銀花,房前屋后就能種。好打理,收益高,貧困戶種植還有補貼。”在一次產業扶貧視頻培訓會上,衡水市扶貧辦主任李雙星向貧困戶詳細介紹著適宜本地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和扶貧政策。

  “疫情當前,一些貧困戶連村都出不去,收入受到影響。”李雙星說,但大多數村里都有扶貧項目,舉辦產業扶貧視頻培訓會就是希望用技術手段,把貧困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居家學本領,參與到扶貧項目中,鄰里齊致富。

  環繞滄州市區的滄縣,勞動力市場廣闊,現有勞動力34萬人,其中女性勞動力15萬人。滄縣就業服務局與縣婦聯合作,傾聽疫情當前“宅家”勞動者的就業需求,并為她們量身打造了線上公益技能學習平臺“掌上課堂”,目前已上線育嬰師、中式面點師等職業培訓課程483節次。

  “這段時間在‘掌上課堂’上學習面點、健康理療等技能,我受益匪淺。”滄縣紙房頭鄉南小營村村民婁玲玲說。

  日前,威縣太平莊村430畝扶貧梨園迎來了早春管理。由于技術缺乏讓梨農很“頭疼”,駐村第一書記邢明君便聯系到農藝管理師到梨園現場錄制講解視頻,并刻錄光盤發給貧困戶,通過視頻“手把手”傳授了管理技術。

  “看了講解視頻,我們基本掌握了今年梨樹的早春管理技術,為今年豐產增收打下了基礎。”威縣太平莊村梨農紛紛表示。

  綠色通道保供應

  “您好,能幫忙給西臺村送兩噸復合肥嗎?”幾天前,正準備給小麥追肥的臨城縣西臺村農民崔平均撥通了農資經銷商的電話。20分鐘后,一輛滿載復合肥的車輛便來到村口,經防疫排查人員消毒后,他用小推車將化肥運回村里,分發給一起種植小麥的貧困戶。

  為保障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順利進行,臨城縣出臺了嚴防疫、保流通措施,為農資運輸車輛辦理“綠色通行證”。西臺村黨支部書記崔軍強介紹,縣里還將農資經銷商的聯系方式以手機短信形式發送給各貧困種植戶。如果需要農資,購買也可享受“綠色通道”優惠。

  除了農業生產物資,生活必需品供應同樣重要。在大名縣束館鎮閆莊村,排隊購買液化氣的村民彼此間隔一米,村委會主任賈軍奇在旁邊指揮,并發動志愿者幫貧困戶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運送氣罐。他說:“因為疫情,村民們從春節開始就沒出門。有些家里沒有液化氣了,我從周邊城市找來加氣師傅,不能耽誤大伙做飯。”

  南皮縣金蓬牧業養殖廠是當地一家產業扶貧重點企業,曾帶動周邊十幾個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廠區原計劃今年再養殖生豬1000頭,由于資金短缺,無法解決飼料問題。駐村工作組組長馬文明了解情況后,立即為企業聯系了農行抵押e貸,企業開戶、上門調查、業務審批、抵押登記、發放貸款,整套流程僅用了5天,為企業授信292萬元,首筆放款100萬元已經到賬。

  電商助力促銷售

  對于農民來說,農產品只有銷售出去,一年的努力才算有了回報。疫情發生后,由于各地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農產品出現滯銷情況,為貧困戶致富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此,河北多地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為農戶免費提供線上推廣、線下配送服務,助力農產品外銷。

  “盤古梨是青縣的特色產品,梨農們每年會將鴨梨放入冷庫用于春節后銷售。受疫情影響,100萬公斤鴨梨滯銷,梨農們‘喘不過氣’。”青縣盤古鎮黨委副書記李進說,面對這一情況,他們立即發出倡議,動員各界愛心力量為滯銷梨找銷路。一時間,眾人紛紛通過網絡轉發消息,進行愛心認購。

  一家連鎖超市負責人親自來到現場對鴨梨進行檢查,很快達成長期合作意向,并現場采購了8500公斤鴨梨。“最近十天,我微信上收到600多個好友申請,每天要接50多通電話。”青縣盤古鎮小盤古村黨支部書記張增來說,目前滯銷梨已順利售出64萬公斤。

  幾天前,臨城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配送車專程來到趙莊鄉店上村,將該村村民師艷光蔬菜大棚里的500公斤鮮香菇裝車,連夜送往衡水等地。連日來,該中心通過快手、抖音、微信等網絡平臺,發布農產品推廣視頻26條,幫助當地農戶銷售紅薯2800公斤、香菇1000公斤,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現在,在河北多地農村,像這樣主動開到地頭的采購車,正接踵而來,為脫貧攻堅運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