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國首個跨區域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北京強化創新和引導,天津強化帶動和支撐,河北強化承接和轉化……京津冀加強政策頂層設計,以打造大數據協同發展功能格局。
今年起,京津冀將在環保、交通、旅游等重點領域試點示范率先啟動,到年底,數據開放、產業對接框架基本形成,數據開放共享機制體制初步建立。到明年底,三地大數據發展將初步形成集群特色鮮明、協同效應顯著、資源配置優化的態勢。
建立京津冀統一數據開放平臺,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壁壘
得知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這一消息后,長期關注大數據發展的河北經貿大學信息技術學院院長王素貞非常高興。“當一些地方還在思索大數據的價值時,京津冀已在探索大數據怎么做,開始大力推進數據的互聯互通。”王素貞說。
在王素貞看來,由于目前京津冀各個數據單位之間各自為政,形成了巨大的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成為影響大數據形成的前置因素。
“存儲大數據,關鍵是能應用。”王素貞認為,只有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打破數據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形成各類優質數據庫,才能挖掘出數據的價值。否則,這些數據也就是被存儲在計算機或服務器上的數據碎片而已。
如何破除羈絆,打破數據互聯互通的壁壘?
京津冀以政府數據開放為切入點,以北京市數據開放平臺為依托,打造統一的公共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即京津冀統一數據開放平臺。“今年起,三地政府以教育、環保、交通、健康、旅游、通信等領域先遷平臺為示范,吸引三地企事業單位等將自身擁有的數據遷上平臺,嘗試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帶頭推進公共基礎信息共建共享,并在打破數據壁壘中起主導作用。
“三地將數據開放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切入點,抓住了大數據發展的核心要義,打開了大數據發展之門。”省工信廳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調研員孫瑞生說,政府更適合主導互聯互通,不僅是因為政府手里掌握著大量的數據,還因為政府主導實現的互聯互通,是真正產業意義上的互聯互通,是能夠將全社會的數據資源整合起來的大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