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隨雨水而至的陣陣雷聲并沒有驚擾到公保多杰。正在學習唐卡繪畫的他,眼睛與畫布的距離不超過10厘米。他是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唐卡繪畫培訓班的學生。
“他既聽不到,也說不出,所以更加專注。他畫得也相當不錯,第一幅作品已經掛在唐卡成品展示室的墻上讓同學們學習了。”公保多杰的培訓教師告訴記者。
在200米之外的雕刻培訓班工作室,家族第七代金銀匠傳承人索南扎西正用小錘輕輕敲打著銀器。他對學生們的初期成果不甚滿意,試圖達到自己的出品標準。既是培訓教師,又是曲麻萊縣康朵諾澤藏族工藝品有限公司法人的他,出品的一把藏刀,可以賣到2萬元。
9月12日,藏族牧民身著盛裝參加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的首屆“教育節”。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在約10公里之外,曲麻萊縣首屆“教育節”的主會場,公保多杰的兩位女同學身著節日盛裝,在9月11日的教育節開幕式上讓鄉親們眼界大開。她們學的不是唐卡繪畫,而是開挖掘機。
為期3天的教育節慶祝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有走馬、有賽馬、有賽牦牛,還有老人孩子把球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籃球賽。但是教育節的主題只有一個。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之際,舉辦的首屆教育節,是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教育改革,促進全面發展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盛會。”曲麻萊縣委書記董晉林說。
在教育節慶祝活動主會場的曲麻河鄉帳篷里,身著藏袍的鄉人大主席尼瑪才仁邀請記者品嘗牦牛肉和蘋果、香蕉、葡萄等藏區一度難覓的水果。“脫貧攻堅政策好,老百姓日子好過了。扶貧先扶智,辦教育節,就是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尼瑪才仁說。
地處黃河正源的曲麻萊縣,集民族地區、高原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困難與特點于一身。盡管近年來曲麻萊縣社會經濟迎來“跨越式”長遠發展,牧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受地理環境、思想觀念、財政投入等諸多因素影響,教育發展一直都是“短板”所在。
9月12日,一名學生走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內。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是當地探索出的一條拔“窮根”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中心將全縣3309戶11118人中18至38周歲的5039人進行篩選,除在校學生、殘疾人、僧尼之外的376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支持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技術、致富帶頭人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定向輸出貧困勞動力,使遷居縣城的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戶擁有一技之長,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9月12日,培訓教師索南扎西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的教室里加工手工藝品。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培訓中心使勞動力由過去的單一放牧型向多元技能型轉變,正形成牧區富余勞動力主動適應大眾創業的社會就業新常態。公保多杰、女挖掘機手們和索南扎西的學生們,都是這一探索正在結出的碩果。
得益于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和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曲麻萊縣干部群眾對今年10月迎來的貧困縣脫貧摘帽考核驗收,普遍非常有信心。(記者薛穎、鄒樂、韓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