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7月16日拍攝的大同云州區瓜園村發放給村民的“愛心積分卡”。
2018年底起,山西大同云州區在下轄鄉鎮建立起了30個“愛心超市”,所售商品主要由對口幫扶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業捐贈。云州區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群眾可通過在人居環境、發展脫貧產業、參加集體活動等方面的表現獲得“愛心積分”,并在“愛心超市”兌換所需物品。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政策好著呢,好著呢!”一年兩件喜事,景古村61歲的貧困戶侯青調連連夸贊。
脫貧攻堅,摘帽不摘政策—— “給咱的一項都不少”,脫貧攻堅期內扶貧政策保持穩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后,相關政策保持一段時間 子女就學有補助,養老險有優待,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高,參加就業培訓領補貼……納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即使脫貧以后,也可以繼續享受諸多福利政策。
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關鍵就在“激”。臨縣扶貧辦副主任李建軍說,“激”要找對方法。簡單發錢發物,難免會讓部分貧困群眾滋生“等靠要”心理。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才能把貧困群眾的心焐熱,才能有效激發他們的脫貧意愿和干勁。
2018年底起,山西大同云州區在下轄鄉鎮建立起了30個“愛心超市”,所售商品主要由對口幫扶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業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