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衛視《我們來了》第二季
再一次將佛山的文化魅力展現到全國觀眾眼前
女神們更穿上了用香云紗制成的服裝
美美地“秀”了一把
這種佛山土生土產的布料
面料輕薄涼爽,越穿越柔軟貼身
還會逐漸露出褐黃底色,被人稱為“軟黃金”
不過,享有“廣紗甲天下”的香云紗
也曾遭受過時代的沖擊,一度衰落、凋零
幸好有一個人,他一直堅持,始終不曾放棄
他,就是佛山香云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梁珠。
享譽天下,遠銷海外的佛山“軟黃金”
香云紗,是一種用兩廣特產植物“薯莨”的汁液,經珠三角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泥覆蓋,再反復晾曬、水洗、發酵,加工而成的一種昂貴的紗綢制品。
它面料輕薄涼爽,越穿越柔軟貼身,還會逐漸露出褐黃底色,被人稱為“軟黃金”。
人們依靠當地便利的水運交通,沿著海上絲綢之路, 將香云紗遠銷東南亞各國,價格堪比黃金,當時就有“一船紗出,一船銀歸”的說法。
現年82歲的梁珠,生于佛山順德,他在年少時迫于生計,進入順德倫教的香云紗工廠當學徒,并從此與香云紗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我14歲的時候,迫于生活壓力,去當學徒。當時,順德沒什么工業,都是蠶桑魚塘,所以我就去學制香云紗,當學徒非常辛苦,早上三四點要起來,晚上不到十點不能睡。”
時代更迭繁榮不再,漸漸衰落的“軟黃金”
梁珠成年后參軍、轉業,離開家鄉20多年。到1979年他再回到家鄉時,卻發覺昔日興旺的香云紗工廠已成批倒閉,行業毗鄰消亡。
出于對香云紗的癡迷,梁珠聚集民間師傅,辦起了集體所有的新民曬莨廠,重拾香云紗生產技藝。這間曬莨廠,一度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仍堅持生產香云紗的工廠。
“那時候轉成公私合營,曬莨廠差不多轉行,沒有曬香云紗了,一直到1979年,全個行業都沒有制作香云紗的了。”
憑著對手藝傳承的執著,困境中咬牙力挽狂瀾…
到了90年代,隨著新的紡織面料和技術不斷涌現,香云紗早已風光不在,新民曬莨廠瀕臨倒閉,幾乎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年過五旬的梁珠與另外兩個合作伙伴,咬牙花20萬元將只剩4名工人、沒有廠房的工廠買下來,并更名為新成藝曬莨廠。
梁珠對香云紗染整的每一道工序都進行研究,在傳統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套“三洗九整十八曬”的染整工序。同時,梁珠還積極嘗試用水洗、磨砂等現代工藝進行香云紗制作的后期處理,使傳統的香云紗技藝既得到傳承,又有新的發展。
在熬過最艱難的時期后,香云紗逐步受到市場認可。新世紀環保和低碳生活的要求,讓人們重新認識到香云紗的珍貴,海內外相繼出現香云紗的時裝展示。香云紗也從沉寂一時,猶如鳳凰涅磐,重獲新生。
“如果你不堅持下去,倒閉了,以后再有機會你重開,也沒有用了。我們公司的理念就是想把香云紗博物館,弄到有聲有色,讓順德有這樣一個地方傳承下去,不斷更新換代、永傳特色,努力再創輝煌。”
記者手記 | 林曉華
梁珠14歲開始與香云紗結緣,一做就70年,期間經歷了香云紗的三次創業,每一次都是絕處逢生,困難重重,梁珠幾乎將一生積蓄與心血投入到香云紗的事業中。回想起當年的窘境,梁珠唏噓不已,他十分慶幸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執著和堅持,才讓香云紗技藝得以延續。
如今,年過八旬的梁珠,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躊躇滿志:希望早日建成一個香云紗的博物館,讓年輕人更多地了解香云紗,知道香云紗怎么制作、從何而來,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下去。
梁珠的一生幾乎和香云紗都有關,甚至可以夸張地說,他的人生史,正是香云紗這些年的發展史。“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14歲,他利用香云紗去維持生計,80歲的時候,他用盡自己上億的財富,去反哺香云紗,去傳承香云紗。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每一件事都和香云紗有關,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潛心鉆研提高香云紗的質量,款式,技藝, 不斷探索追尋事業的極致,不斷完善充實自己的人生,最終讓香云紗技藝得以延續。這就是梁珠與香云紗為伴的喜樂人生。
總策劃:李先貴
總監制:梁敏
監制:劉新存、葉琳
編導:吳穎儀、馮家殷、伍時杰、鄧之欣、林曉華
本集編導:林曉華
解說:霍立韻
音效合成:朱達峰
視頻制作:力索文化傳播
新媒體制作:林曉華、張云霞
指導單位:佛山市委宣傳部
特別鳴謝:佛山市文廣新局、佛山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
《聽佛山·文化匠心》聯合出品
佛山電臺
央廣網
佛山力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