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藤條”嗎?
它可以稱得上是南方最普通的植物
如果說起“藤條”,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
小時候最討厭吃的一道菜?
還是夏天一定會拿出來鋪的藤席?
又或者是奶奶買菜必帶的菜籃子呢?
但除了普通的生活用品外
這樣的藤編你又見過嗎?
賣“雞公欖”的小販
恬靜的農家小屋
這些造型奇特,形態逼真的藤編藝術品,都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他,就是南海藤編省級非遺傳承人梁燦堯。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梁燦堯與南海藤編的故事。
一日學藤編,一世藤編人
57歲的梁燦堯,出生在南海藤編最輝煌的時候,母親和外婆都以藤編為業。耳濡目染之下,梁燦堯5歲那年,就跟著媽媽學做藤編。
初中畢業后,梁燦堯進入白沙藤器加工廠工作,開始跟著老師傅學藝:從打藤節,到洗藤、漂藤、染藤、曬藤樣樣精通,最終升級為釘主藤架的師傅。
當時家里客廳都被藤占了,一直都是跟著媽媽在家做,一開始就怕藤割手,就那蕉葉試試,哄著哄著,跟你玩一樣,織蕉葉,從小的枕席開始,就覺得很好玩,玩著玩著就上陣了。
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南海藤編的生意非常紅火,當時南海黃岐這一片,幾乎家家戶戶以藤編為生,織席、藤椅等家庭用品,養活了近20萬人。
挽救瀕臨失傳的手藝,再艱難也要走下去
1995年前后,在新興家具的沖擊下,藤編行業終于迎來大雪崩,銷量一落千丈。
看
著從小就接觸的藤編輝煌不再,梁燦堯心有不甘。他干脆把屋子賣掉,籌集資金建了一間廠,瞄準高檔藤編家具。
我就是不服氣,社會發展,大家富裕了,肯花錢了應該就創作更多去迎合。所以幾百塊不做,有多好看做多好看,我就專做幾千元的,連以前的老技工都說想不到能變成這么美。
兩三年后,他推出第一批高檔藤編沙發,定價3800元,在當時頗為昂貴,產品卻出奇的好賣。2005年,他開創出屬于佛山人自己的藤編品牌——“藤王府”。
令人驚嘆的藝術精品,還將繼續流傳下去…
2010年,梁燦堯自費籌建了南海藤編傳習所,向市民免費開放介紹藤編藝術。
被
染成五顏六色的藤條,在藤編工人的巧手下,飛舞翻騰,如獲新生。這里展示的用藤編織成的荔枝、廣州小蠻腰,都讓參觀的家長、孩子們驚嘆不已。
2012年,“南海藤編”正式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梁燦堯也被評為南海藤編省級非遺傳承人。他還有個更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一個南海藤編文化產業園,將南海藤編傳承千年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現在都是老家伙,如果他們走了,就把這門手藝帶進棺材了。下一步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培訓班,看能不能夠培養,這也是我的以個夢想,培養100個學生,1000個學生……
南海藤編技藝出神入化
造型栩栩如生
你知道這些精美的藝術品
是怎么樣制作出來的嗎?
點擊觀看視頻
感受南海藤編的造型之美
點擊觀看:《聽佛山·文化匠心》之南海藤編
記者手記—鄧之欣
在等候采訪正式開始之前,我突然瞥見了桌上一個半成品的藤織杯墊,這是前一天一個小孩子還沒編織成功的作品。五顏六色的藤條看著鮮艷好看,我順手拿了起來,打算在正式采訪之前先來體驗一番。但是還沒開工,就被旁邊的工作人員叫住了:“你要先沾水,要不然就會很容易割到手指流血的!
原來稍顯堅硬的藤條一下子就變柔軟了。我按照她們教的方法,兩條活動的藤條,繞著四散的“藤骨”一上一下的編織。這還不簡單?就這么重復一種編織方法就好了。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兩根藤條從一上一下錯開的纏繞,很快就變成了經常繞住了同一邊。我一邊往回拆一邊想找到出錯的一環,奈何找了半天還是不對,只能交給旁邊的工作人員進行補救。
他們在旁邊說,你可別小看,藤編可是易學難精的。后來采訪梁燦堯,聽他講述當年很多藤編手藝人因難以為繼而相繼放棄,只有他一人堅持創新,沖擊高端市場的故事,才知道原來這看著簡單的藤編,實則需要一顆安靜卻又足夠靈敏創新的心。
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種“指尖上的藝術”,面臨現代工藝沖擊的藝術,但在看過了或大氣的藤木家具,或精巧玲瓏的藤編“荔枝”,才終于明白,時至今日,古老的南海藤編仍然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只要有一顆顆敢于創新的心,一雙雙靈活的雙手,南海藤編就像一幅幅展開的畫卷,等待著藤編藝人們用想象、用新意去描繪去編織,就絕對能編織出引領時代潮流之風。
5月18日起,
佛山電臺2017年大型融媒傳播項目
“聲音紀錄片”《聽佛山》
正式推出
每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樣本
都將利用全媒體手段
以“聲音”和“視覺”為形式
展現佛山獨特的文化魅力
《聽佛山·文化匠心》第二季
第二集:
《“一騎紅塵妃子笑”!它曾和嶺南荔枝一起,
成為唐代朝廷貢品——南海藤編》
廣播電臺收聽:
佛山電臺FM94.6
網絡收聽:
央廣網、中央廣播電臺微博、微信
佛山電臺官網、佛山電臺微博、微信
手機客戶端:
中國廣播APP、花生FM
總策劃:李先貴
總監制:梁敏
監制:劉新存、葉琳
編導:吳穎儀、馮家殷、伍時杰、鄧之欣、林曉華
本集編導:鄧之欣
解說:霍立韻
音效合成:朱達峰
視頻制作:力索文化傳播
新媒體制作:林曉華、張云霞
指導單位:佛山市委宣傳部
特別鳴謝:佛山市文廣新局、佛山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
《聽佛山·文化匠心》聯合出品
佛山電臺
央廣網
佛山力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