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5月30日)端午正日,佛山南海區鹽步村585歲的老龍前來廣州荔灣區泮塘村“探契仔”(看望干兒子)!£愺K旻 攝
中新網廣州5月30日電 五月初五(5月30日)端午正日,鑼鼓喧天、浪花飛濺,龍舟斗艷。第七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節——“五月五·龍船鼓”系列活動進行到第三天,佛山南海區鹽步村585歲的“老龍”前來廣州荔灣區泮塘村“探契仔”(看望干兒子),當日,來自廣佛兩地20多條龍舟盛裝爭奇斗艷荔枝灣,精彩的龍舟巡游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當日,來自廣佛兩地20多條龍舟盛裝爭奇斗艷荔枝灣!£愺K旻 攝
在廣州、佛山兩地,每年端午節都有一個“龍船探親”的傳統習俗———在五月初五、初六這兩天,廣州泮塘和佛山鹽步兩地的龍舟都要“探親互訪”,習俗延續近500年,從無間斷。這其中有一段龍舟認“父子”的佳話。
據介紹,鹽步老龍為明朝宣德七年打造,船體材料為產自婆羅乃(文萊)的坤甸木,全長36.8米(未含龍頭、龍尾),有座位68個,一度是珠三角歷史上最快的五條龍船之一。
明朝萬歷年間,有一年端午珠江龍舟賽,已經100多歲的鹽步龍舟和泮塘五約龍舟進入決賽,在決賽當天,臨近終點,鹽步老龍眼看奪標在即,不料泮塘五約的龍舟站龍頭的人一個魚躍撲下水去奪了錦旗,隨后以冠軍名義領了獎品燒豬。泮塘龍舟隊回家鄉時,泮塘父老得知詳情,覺得奪標應是鹽步老龍,便派人把燒豬送回鹽步,鹽步人不肯收下。最后,一位老人出來說:“這樣吧,鹽步老龍有須,泮塘的沒須,一個做契爺(干爹),一個做契仔(干兒子)!贝撕,這一以龍舟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父子”交情已持續了470多年。
鹽步老龍為明朝宣德七年打造,船體材料為產自婆羅乃(文萊)的坤甸木,全長36.8米(未含龍頭、龍尾),有座位68個,一度是珠三角歷史上最快的五條龍船之一!£愺K旻 攝
30日(五月初五),正是今年鹽步老龍來“探契仔”日子,一早鹽步老龍就來到荔枝灣,進了珠江水閘,第一時間先到契仔泮塘龍舟根據地探望契仔,契仔敲鑼打鼓盛情迎接契爺的到來,“親戚”相會,熱鬧非凡。在一陣鞭炮聲中,“白須飄飄”的鹽步老龍在契仔泮塘龍舟的陪伴下徐徐駛向文塔,接收授旗授青,隨后帶領廣佛兩地龍舟巡游荔枝灣。
今日(五月初六),“契仔”也會扒龍船來到佛山鹽步村,回訪“契爺”參加當地龍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