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廣州日報報道,9日下午,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共同舉辦了“博古鑒真——2017大型公益性文物鑒定及文物法規(guī)咨詢活動”。這也是省博今年推出的首場免費“鑒寶”活動,128名民間收藏者帶著自家620件的“古董”來鑒定“真身”。市民家藏和淘寶得來的藏品中,贗品、仿品比例居然達(dá)8成以上,剩下的真品中,文物價值也普遍偏低。
記者看到,在鑒定現(xiàn)場,廣東書畫鑒定家李遇春的“檔口”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住。來自東莞的三位老人,帶來十多幅書法字畫待鑒定。原來這三人是一家人,這次帶來的字畫都是父輩留下來的,品種中有山水畫、書法作品。
李遇春逐一鑒別后發(fā)現(xiàn),十幾幅字畫中,有一組約五六幅是真品,從落款、內(nèi)容來看,應(yīng)該是1946年左右,一位東莞畫家的畫作。“畫是真跡,但不是很有價值。”其余的,則多數(shù)是臨摹的畫作、仿品,“有的畫上看不到指紋,是印刷品。還有的畫,本來畫工是不錯,但對方為了讓畫值錢,冠了假名。”
提醒:
還有4場古玩免費鑒定
今年還將舉辦4場“博古鑒真”古玩鑒定,分別是5月11日、7月13日、9月7日、11月9日(時間均為14:00~16:30)。鑒定藏品包括書畫、陶瓷、玉器、雜項和錢幣。每位觀眾最多可預(yù)約3個類別、每個類別不超過5件。每場名額為90人,有興趣的市民可撥打電話(020-38046849)預(y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