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南粵各地的田間地頭春潮涌動,翻土整地、育秧下種、灌溉施肥……搶抓農時的身影在沃野田間隨處可見。廣東人保財險扎實做好春耕備耕農業保險服務工作,發揮農業保險“保防救賠”關鍵作用,下好保險支持春耕備耕“先手棋”,為廣東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貢獻保險力量。

科技賦能,構建“治未病”防控體系

3月,位于江門臺山市都斛鎮的“廣東第一田”開耕。廣東人保財險與臺山市農業農村局、氣象局合作,在“廣東第一田”安裝多要素自動氣象監測站,通過記錄溫度、雨量、風向、風速、土壤墑情等關鍵信息,為農事安排提供數據支持,幫助農戶們科學安排農事,有效實現糧食減損增產。

早在2023年,為保障糧食生產種植安全,廣東人保財險便在中山投入建設三臺水稻蟲情監測設備,截至2024年已累計自動采集蟲害相關數據近6000條,向中山市各鎮街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7期、病蟲預警信息30余條,真正達到“治未病”的效果。2025年將通過蟲情監測設備系統,持續為中山市水稻科學防控預警助力增效。

水稻蟲情監測設備

而在東莞,2025年東莞市春耕生產暨農業科技、農業保險支農服務雙下鄉現場會上,廣東人保財險聯合東莞市農科中心推出東莞首個荔枝智能防災減損示范園。該示范園集成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AI技術,可通過無人機等34個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荔枝生長數據,結合云端分析預測長勢、評估風險,生成精準農事處方,實現智能決策。

同防同治,打好撂荒地盤活“主動仗”

旱澇保收方有好“豐”景,廣東人保財險為春耕生產筑起“旱澇保收”防線。在陽江,支持中合陂修建項目,修復后的中合陂灌溉效率提升40%,覆蓋水田擴至200畝。在揭陽,組織技術人員對揭東區的39座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進行維護升級,為春耕用水調度提供技術支撐。在清遠,向英德市出資建設5口“助農愛心井”,以緩解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升農田抗旱能力。在江門,劃撥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臺山對農田設施進行全面修復和維護,為春耕的順利開展提供硬件保障。

“以前最怕下雨,一下雨田里就積水,莊稼都遭殃。現在好了,新修的水渠和水閘能及時排水,莊稼有保障了,春耕也更放心了。”廣東德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天比連連稱贊。

廣東人保財險支持陽江中合陂修建

春耕備耕,農業用水是關鍵因素,提升地力也至關重要。位于臺山、開平、恩平的460畝撂荒土地改造和地力提升項目開展得轟轟烈烈,在清遠英德市,專項提供的近50噸復合肥陸續用于水稻等主糧作物種植,春耕物資供應源源不斷,廣東人保財險以實際行動助推撂荒耕地整治工作,讓撂荒地煥發新活力。

專家助陣,合力破解“卡脖子”難題

著眼于農戶日常生產活動中的農技、農服、農資需求,廣東人保財險在茂名整合農技專家、“土秀才”等人才資源,以及農機合作社、農資經營門店等組織機構,為農戶提供了覆蓋生產全流程的惠農服務。生產過程中,由廣東人保財險組織派出的專家服務隊伍定期下鄉入戶,在作物關鍵物候期為農戶送上技術指導。此外,農戶遇到技術難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端應用的“專家咨詢”功能向專家發起提問,獲取專業建議,隨時隨地了解農技知識、涉農政策等信息,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廣東人保財險派出專家下鄉進行技術指導

聚焦耙田翻地、插秧播種等核心環節,廣東人保財險聯合當地農服公司及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機械化翻耕服務,同步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定期除草、疏通溝渠、改良土壤。在肇慶高要區南岸街道新江二村啟動“水稻農機耙田翻地防災減損項目”,從源頭降低洪澇、病蟲害等災害風險。在惠州高潭鎮福田村開展機械化耙田項目,助力248畝農田高效開展春耕作業。廣東人保財險的各項舉措,獲得了農戶的高度認可:“往年自己翻地費時費力,現在人保派農機上門,效率翻倍!”

南粵大地春耕忙,在梅州全市春耕現場會、肇慶高要區各鄉鎮防災減損宣傳活動、河源市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廣東人保財險精心布置的宣傳展位前人頭攢動,不少農戶駐足咨詢,了解土壤管護、災害應對及保險保障要點。

廣東人保財險精心布置的宣傳展位前人頭攢動

廣東人保財險將繼續發揮行業頭雁作用,全力做好保險支持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服務糧食安全。(廣東人保財險)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