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品種。(央廣網廣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6月18日消息(記者 周羽 通訊員 李小東)“仙進奉”、“鳳山紅燈籠”、“紅繡球”、“北園綠”、“翡脆”…這些鮮有耳聞、具有人文色彩命名的荔枝,是近十年廣東省果樹研究所育成的突破性的荔枝新品種。
目前,這些新品種已在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累計推廣面積約9萬畝,為荔枝種植戶年新增經濟效益3億以上。
廣東汕尾鳳山紅燈籠種植場場主、廣東省荔枝十大種植匠崔保國很感慨:“今年雖遭遇了極端干旱的天氣,產量減少了,但30畝的‘鳳山紅燈籠’仍可收獲15000斤!
新品種荔枝背后離不開強大的科研力量的支持。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李春雨表示,果樹研究所2016年起入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十三五”培育學科團隊,并創建廣東省荔枝分子標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荔枝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研究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先后育成新品種4個,授權專利6項,發表文章30余篇,獲各級科研獎勵3項。
同時廣東也擁有十分豐富的荔枝資源,為科研力量提供優勢資源支撐。
早在1988年,國家果樹種質廣州荔枝圃”建成,是國家首批果樹種質圃之一。(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早在1988年,國家果樹種質廣州荔枝圃”建成,是國家首批果樹種質圃之一。這里匯聚了來自國內外荔枝資源600余份,是目前全球保存荔枝資源數量最多、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荔枝圃。
“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培育出自然雜交群體50多萬株和人工雜交群體2萬多株,并已從童期結束的單株中篩選出64個優株!辟Y源圃負責人陳潔珍介紹,以上具有突破性優質荔枝新品種就是從這里培育出。
但是,當前,大部分荔枝品種集中于 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成熟,產期集中導致季節性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果農種植荔枝的熱情急劇下降。
“最重要的是品種結構不合理,制約了產業效益的提升。”陳潔珍表示,因此需要更多不同熟期、不同類型的新品種調節產業結構,實現早、中、晚熟品種的配套以及鮮食與加工型品種的合理搭配與均衡供應,減輕鮮果集中上市的銷售壓力是荔枝育種人的目標。